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谁伤害了读经少年
马 丹
  马 丹

  今天开学,千千万万中小学生重返校园。然而,青年郑惟生的故事却令人陷入沉思:退学读经十年,却只会背诵不解其意,连识字都成了问题。

  这几年来,在一些较正规的读诵经典学习班为传统文化传播助力的同时,有一些所谓的国学私塾,也被推到风口浪尖。郑惟生的现状,暴露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盲目规划背后的种种隐患。若说郑惟生们是浪费了10年宝贵时间,成为闭门“读经”教育试验的牺牲品,那么,其他触目惊心的消息——有“国学女童班”女孩被要求互殴,更有10岁浙江男童在“国学班”被殴打致死——就更令人不得不正视这些所谓“国学班”背后的重重黑幕。

  郑惟生被伤害的人生,究竟该怪谁?有些家长的想法,真是令人不明白,几十个孩子挤在深山的毛坯房,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出入没有公路得靠拖拉机,上厕所甚至要拍手三下,念咒语提醒厕所里所谓饿鬼……要求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如此生活,虽说迎合了所谓抵抗当代社会物欲横流的心态,但回归经典、弘扬传统,不该是重返蛮荒、自绝于现代文明,不该是关注传统文化的躯壳,却不见其精华。

  真不知道郑惟生妈妈想什么,但从媒体报道可知她现今也是慌张的:原本因为不满现今教育体制而尝试的读经学习,为何有过美好的开局却最终走偏了轨道?她没有意识到,她可能从未仔细思考何为国学,国学究竟推崇的是什么,只是简单地仰慕而不加选择,结果跳进一个僵化的教育方式。

  或许,进一步来说,其实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从“父母”这一代就没有塑造他们独立思辨的人格。要知道,传统文化发端于过去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那个社会是一个家庭式的宗法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但现在,社会已经走到了信息时代,我们要传承的是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神,而不是那些形式。有些机构借传统文化捞钱,盲从的蒙昧,肥了别人的腰包,却黑了孩子的前路。更有一些父母以爱之名,随意剥夺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在也该管一管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生态上海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楼市资讯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8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用制度慎防干部提拔时“病毒”侵入
可怜的打柴人
让学者安静地做学问
谁伤害了读经少年
违法搭建
方便面失宠的启示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谁伤害了读经少年 2016-09-01 2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