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周末的下午,细雨蒙蒙,春雨绵绵,撑着小伞,雨中漫步,顺便上邮局取催领的快过期的稿酬。虽微乎其微,然,却深感微中有信,信中有道,道之正矣。
姗姗走道至正大乐城,忽觉大堂设计够宽够敞够亮堂,几柱形如大树的枝干支撑着一块块大型透明玻瓦,能透着阳光、透着蓝天,更为来往宾客们遮风挡雨!
常赴徐汇滨江大道,于是无数次过往这里,试过服装、品过餐饮、赏过电影,得过且过。
然,此次路过,却似显异样,何种诱惑,竟然无与伦比,以致让己姗姗而来,久坐不离。
真不是别的,是新发现的书吧。
书的引力居然如此之大,我惊愕自己,也许自认看的书太少了,以至于会如此亢奋。
思往日,每天看了太多手机网络字词、医学专业字词,无暇顾及那文学的原创、文字的色彩。而这下午,我光顾了、陶冶了,它成了我的全部兴奋点!仿佛儿提时代的梦想又来了,真的久违了。
手捧着纸质书,坐在沙发椅上,喝着书吧炮制的清热解毒明目之茶,顿觉原先模糊的眼睛变得清澈明亮了!
我突然心潮澎湃、想入非非起来……
想及周围地铁、车水马龙之处,以及店堂、居室、办公等等处处都是手机低头族们的那幅情景乃至心境。
确实,手机带来的极大便利功不可没。可不,现在随手一点,小文即成;随手一发,众友便知……信息多多,功能多多……
但为何此刻坐于书吧里的我却心情荡漾,视手机于不顾,痴情地迷上它呢?……是那种文化氛围?是物以稀为贵?是人心太浮太躁而欲及静坐、欲求踏实之品了?
慢慢品吧……
望着书吧,我想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国权路的那家新装修的经世书局,南怀瑾的题字历历在目,它的氛围,它的气息也常常会灌注我的心田。
捧着爱不释手的好书,它的装帧是大气的、纸页是温香的,书中的字里行间似跳动着缓缓的音符,如舞如蹈令人欣喜、令人醒悟,望页面,视野仿佛渐渐变大,变得如此动容而清晰……
突然想起了105岁的杨绛先生在《读书苦乐》中所言: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此刻,在书吧缓缓的背景音乐中,我翻阅着,陶醉着……以至于忘了还有那顿晚餐……罢了,罢了,书吧的养生茶和小点心已足矣,减肥吧,减掉身上的赘肉,取其精华,更取书本上的精彩之华吧!
真希望书店里再多点好作品,多点好氛围,能真正的令人如饥似渴、流连忘返……希望读者尊重作者、尊重版权、尊重出版社,不随意拍照复制,不随意翻印……
相信人类从不会遗失那种文化氛围、那种品位、那种情结,更不能遗忘为原创之作辛勤付出的作者们,还有那些令人深爱的传世佳作!它们才是世人真正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