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老少校很激动
10月16日,67岁的退役挪威空军少校扬·塞尔维森放下摇篮里的孙子,紧盯着电视屏幕不放。“这帮家伙,换了国旗和制度,可骨子里一点没变!”让老少校咬牙切齿的视频摄于挪威外海,内容是俄军“库”号航母正在南下,苏-33舰载机频繁起飞。塞尔维森是30年前震惊世界的巴伦支海上空“空中手术刀”事件的当事人,当时他驾驶P-3B反潜机侦察苏联,被苏军苏-27战机的垂直尾翼切开右侧发动机。
俄航母编队包括“库”号航母、“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北莫尔斯克”号、“库拉科夫海军中将”号大型反潜舰等四艘战舰,以及油轮、远洋拖轮、侦察船各一艘。此外,俄红星电视台还在专题片中暗示,俄海军可能从大西洋调遣数艘核潜艇为舰队护航。按照计划,俄军舰队从北莫尔斯克出航后,会沿着挪威海岸线外的公海朝西南方航行,穿过巴伦支海、北海、英吉利海峡、比斯开湾后,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再向东航行至叙利亚塔尔图斯港,途经数个北约国家的势力范围。
事实上,俄舰队刚一出海,就被北约国家盯上了。虽然俄政府通过外交途径通知挪威相关部门,俄舰队会在挪威附近公海进行为期三天的射击演习,其他船只和飞机不要贸然进入,但挪威海军的“南森”号护卫舰和P-3C反潜机仍然冒险进行近距离目视侦察和监控。在途经英吉利海峡时,英国海军出动2艘45型驱逐舰、1艘23型护卫舰,以及多架直升机和反潜巡逻机实时监控俄舰队。有意思的是,同属北约的法国却表现淡漠,远没有挪威和英国那么积极。俄新社分析,这从某种角度上也折射出法国与多数北约国家存在不合拍和独立性。
“海上长征”受到刁难
据报道,“库”号编队会在叙利亚附近的东地中海水域活动4-5个月,各舰可以从塔尔图斯港海军物资补给站获得后勤保障。“库”号航母舰载机和驻叙利亚赫梅米姆基地的俄空天军航空集群互为支援,协同作战。目前,俄国防部没有公布“库”号搭载的准确飞机数量,外界估计为15-20架苏-33和米格-29,以及约15架直升机。不过考虑到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的风险较大,俄舰载机部队也可能进驻岸上基地,与俄空天军的飞机一起行动。
耐人寻味的是,隶属俄黑海舰队的海洋调查船“亚纳塔”号也从土耳其海峡出发,进入地中海,检查从塞浦路斯至叙利亚的海底通信光缆情况。这可能是为了保障驻叙俄军与莫斯科的通信,但美国第6舰队却担心“亚纳塔”号的真实意图可能是摸清光缆位置,必要时将其和跨大西洋光缆一道切断,进而瘫痪北约军事活动。
尽管北约无法正面阻挠俄军行动,但却不缺各种刁难手段。10月26日早上,俄驻西班牙大使馆在最后一刻撤回“库”号航母编队进入休达港休整的申请,该港口地处北非地中海沿岸,是西班牙在非洲的“飞地”。其实,自2011年至今,西班牙先后允许俄海军57次停靠休达港补给,但这回,美国公开出面向西班牙施压,后者无奈向俄罗斯表达遗憾,最后俄政府主动撤回请求,保留了两国的脸面。幸好俄方对此早有准备,编队携带的补给可以满足驶抵叙利亚的要求。
舰队任务尚难捉摸
俄红星电视台记者德米特里·尤罗夫表示,叙利亚战局每天都在变化,“库”号航母编队注定不可能是在地中海上闲逛,势必要执行非常复杂的战斗任务。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文科夫也认为:“未来可能列入俄舰载机编队的任务确实够多,被叙利亚政府军包围的阿勒颇、代尔祖尔等地都可能被列入任务清单,飞行员们必须拿出真功夫。”
俄罗斯出动舰载机编队让美国和北约产生警觉,尽管部署在赫梅米姆基地的俄空天军已对叙利亚战局产生重大影响,但俄罗斯增派航母编队、演练舰载机与空军战机之间的协作绝非多余之举。一位俄海军人士透露:“驾驶舰载机的本是经验非常丰富的飞行员。但考虑到局势的复杂性,实战将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
俄军事政治学家、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副教授亚历山大·佩连吉耶夫表示:“俄舰载机编队参与打击恐怖分子,当然令美国人不高兴。因为俄罗斯用这一行动表明,如果有人不想谈判,我们一切都可以自己来。”从一些国家军方将领对俄罗斯在叙利亚进行军事行动的言论来分析,可以推断,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在境外使用航母舰载机将被视为“上刺刀”。从实践角度来看,这只能意味着一件事——不能排除“外国伙伴”主动发起挑衅的可能。
不过,英国金士顿大学的海军学者阿列克斯·克拉克则认为,考虑到美国国内正忙于总统大选,接下去无论谁当总统,首先要做的都是稳定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局势,不太可能对外积极用兵,因此俄海军航母舰队短期内几乎不必担心遭到北约势力的直接攻击。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