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调动,审批费时
驻欧美军司令霍奇斯透露,在不久前结束的“高加索”大演习中,俄军运输机飞行4000多千米,将中央军区驻西伯利亚的一个预备役营送到南部军区演习场,展示强大的远程投送能力。针对这一形势,北约中东欧国家纷纷要求建设“军事申根区”,使军事调动进一步简化。
早在2014年9月,北约纽波特峰会上就决定在欧洲建立一支4000多人的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在北约某个成员国遭到入侵时快速出击,按照计划设想,快反部队的人员和装备可以不经海关边检,直接调往与俄罗斯相邻的国家(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机动时间不超过48小时,但该部队只有在成员国遭到进攻时才能动用。与之相比,“军事申根区”对部队调动的约束就更少,赋予北约部队平时跨国调动时也能“海关免检”。
霍奇斯声称,俄军有能力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很远距离调动部队,北约也需要这样的速度,“在作战命令下达三天后,我们必须也能进行长距离的跨国调动,我最担心的是欧洲各国间林立的边检制度藩篱,我个人对这一点感到担忧”。他提出,北约应建立“军事申根区”,在28个成员国中自由调动部队。目前,为了从德国向波兰调动部队,北约需要一周时间等待波兰政府的批准,而要经过捷克境内调动部队,则需要两周才能获得同意。霍奇斯担忧,俄军能向北约中东欧国家或格鲁吉亚、乌克兰这样的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国(PKP)周边快速部署两万士兵和大批技术装备,“俄罗斯人拥有令人羡慕的自由调动部队的内陆运输线,他们可在本国境内以高速方式调动到任何地方,而北约却不具备这一能力”。
不同国家,不同想法
目前,波罗的海三国是“军事申根区”最热烈的支持者,它们普遍担心来自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它们正全力建设联合部队,以便在遭到俄军进攻时能至少抵挡三天,等待北约援军。爱沙尼亚欧洲倡议中心专家克里什塔福维奇表示,要建立“军事申根区”,必须由北约理事会做出决定,“北约不像欧盟,做出决策一直比较快,因此在做出重大政治决定时,不会遇到太大的障碍”。但爱沙尼亚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米赫凯利松却不相信“军事申根区”那么容易成型,北约成员国对外国军人和武器装备过境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在最终达成协议前,许多国家都花大量时间去修改法律规定。
对于某些北约国家鼓吹建立“军事申根区”,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前黑海舰队司令科莫耶多夫认为,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军方领导人除了制造“俄罗斯威胁”外,不会做其他事情,俄罗斯并不准备侵略任何国家。俄罗斯“今日经济网”称,申根公约的成员国亦称“申根区”,目的是取消相互之间的边境检查点,并协调对申根区之外边境控制,持有任意成员国有效身份证或签证的公民均可在所有成员国境内自由流动。关于北约建立“军事申根区”问题,在2016年7月份北约华沙峰会上也曾讨论过。
俄罗斯国际安全专家列格拉诺娃表示,西欧国家支持建立“军事申根区”,因为这只针对演习中快速调动部队和军事技术装备,并不是长期部署。但北约中东欧国家谋求建立“军事申根区”的意图是一样的,它们是想取悦美国,“欧洲一些小国的政治家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通过‘妖魔化’俄罗斯和取悦美国的方式来保住自己的职位。实际上,他们并不关心自己的国家的利益,例如,鼓吹‘军事申根区’最积极的立陶宛由于追随美国进行对俄制裁,其国家预算损失达70%以上。因此,那些鼓吹建立‘军事申根区’的国家,最终会损害自己的国家主权和利益”。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