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认可度高
记者采访发现,相对而言,男性市民对无性别公厕的接受度更高一些。“无性别公厕的想法很好,上厕所不再按照性别区分,而是以如厕的顺序来保证如厕的机会,也更加方便女生。”也有市民表示,公厕创新的做法应该得到肯定,能实际解决老百姓的“三急”问题,“其实‘如厕难’的问题主要针对女性,无性别公厕能让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排队时间,挺有帮助的。”
女性表示尴尬
受访的女性市民却一边倒地持反对态度。有人直言:“我宁愿走一段路去别的公厕,也不会用无性别厕所,哪怕女厕所在排长队。”一位女性市民表示,如果不急,无性别厕所不会成为首选,“感觉还是很不方便,如果隔壁是个异性会很尴尬。”一些女性市民还提到了隐私、安全等问题,“男女生上厕所的习惯并不一样;而且如果是晚上使用,总有一点不安全感”。
转变需要时间
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男女分开如厕早已成为社会大众认可的行为习惯,突然做出转变仍有难度,“依然会首选有性别区分的厕所,已经习惯了。”也有市民略为担忧,“创意是好,但万一厕所门没有锁好,稍一用力就能拉开门,那种画面不敢想啊!”
有市民提到无性别公厕的卫生问题,“其实不光要注意空间卫生,也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卫生。男女上厕所的习惯不一样,心理接受上也不同。如果在每一个隔间设置男女分开使用的垃圾箱,一方面能降低使用者的心理芥蒂,另一方面也能方便垃圾的回收处理。”
在谈到“如厕难”问题时,有市民建言,可以在常用的手机地图工具中加入搜索公共厕所的标注功能,方便大家搜寻。“创新当然是好事,不过固有观念一时间难以改变,如果可能,多设立公共厕所或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吧。”
新民网 见习记者 李默 记者 蔡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