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市已提出下一步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推进步骤:到2017年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拓展至上海所有的社区;到2020年底,力争家庭医生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家庭。
新一轮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居民健康需求,实施全面、连续、有针对性健康管理,使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基本诊疗需求,在社区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并将符合转诊指证的病人,及时转诊到适宜的医疗机构(帮找到合适诊室和医生),让医疗资源分配和利用更加有序有效,让广大市民享有更有效、更便捷、更安全的家庭医生服务。
副市长翁铁慧用三个关键数据,概括了今年起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1+1+1”的相关工作及取得的过程性成效——
第一个数据是“100万”。全市试点社区共签约“1+1+1”的居民超过100万人,现阶段平均每天还以8000-1万人的数量在增长。这次签约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很多居民都是通过身边亲友的口碑相传,主动到社区要求签约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居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第二个数据是“10万”。目前全市试点社区共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超过10万张(金额超2000万元)。延伸处方主要针对签约居民常见慢性病的常用药,是“1+1+1”试点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项政策。通过延伸处方以及慢病长处方,越来越多签约居民的用药需求,在社区就能得到针对性满足,不用再单纯为了配药而往返奔波医院。有关部门下一步还会不断扩大药品配送范围,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据测算,在上海二、三级医院中,单纯为了配药的门诊量,大体上要占全年门诊总量的25%-30%。
第三个数据是“8、7、6”。从2016年统计数据看,百万签约居民中,有80%左右的门诊发生在“1+1+1”内,70%以上的门诊在社区,60%左右在全科医生签约所在社区。从趋势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区就诊比例还会逐步提高,签约居民的就诊越来越多地下沉到社区,全科医生服务越来越得到居民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