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余来一直在写少年时代生活成长的那条街,邻居、街人、铺子,方圆四周的风俗,日常生活的细细碎碎,人的心念和悸动。写往事既是回望生命的来龙去脉,回望地域的层累沉淀,追溯不是怀旧,是看到时空的流动,尤其站在2016、2017的时空点,点点滴滴的文字回首拼贴成过往立体,与眼下的天地对应,发现那街那路还在,时空的流动却既非线性,也非必然,灰阴的天色里,竟生出几分科幻之感。
也不过四五十年前,那时小孩子写着为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遥遥地想着21世纪简直好像不会到来似的,21世纪如何模样?能想象得到现在的生活如此巨变?无线电话,电脑,电子货币,载人航空航天,宇宙飞船,月球漫步,甚或都准备着去火星看看了,连单细胞繁殖都实验成功了,当然关乎生命伦理,做了一只叫多莉的羊也暂时罢了,当下又热门着人工智能,彼时彼刻看来百分百科幻哪。可是,那个看前现代科幻的人虽然已到中年,总还是那个人,如此跨越,似乎平常,细究起来其实惊心动魄。写着在老街水泥地的屋子里看福尔摩斯探案,天色渐暗,勿要看书啦,吃夜饭啦,外婆端出咸菜豆瓣面条汤唤道,是她拿手的手擀面,咸菜是冬天里我帮着母亲外婆一起踏的,豆瓣是春天上市时剥了晒干收在茶壶桶里的,鲜味从热乎乎的烟气里飘出来……键盘嘀嗒,听到的似乎是霜降后八支光日光灯下踏咸菜的声音,嚓嚓嚓嚓,嚓擦。
整日电脑前,足底总感凉意,霜降后电暖鞋就用上了,可是那时在毫无装修的家里踏咸菜,冬天,始穿套鞋,渐渐脚底心发热,干脆赤足,棉袄也早已脱了,刚踩下去,碰到撒了盐的青菜,凉和硌,慢慢的,双足与青菜盐水交融,就该如此地浑然天成,完成着从青菜转身咸菜的使命。键出这些文字,从21世纪回头看到昏暗的灯光下,在厨房一角踏咸菜的场景。那种踩下去第一脚的阴和冷,再到浑身几乎出汗,存在身体里的感觉渐渐苏醒。念及如今的VR虚拟技术,戴着特殊眼镜看如临其境的电影,玩似乎深入现场的游戏,置身于上天入地神出鬼没的世界,其实原地。技术让人心跳,恍若亲临,只是身体和场景的切肤之感是否真切?是否能感到那种脚底和青菜之间的缠绵?不知道,越来越让人想不到的科技也许会做到?
写这篇非虚构,倒像穿越,少时的生活许多都得手作,做点心,做酱菜,做煤饼煤球,做家具落地灯,甚至做收音机,那种拮据缓慢仔细的日子,像附近的练祁河水那样,从河的开始一直流淌着,但过着过着,快速,丰富,身体伊始倒似乎是渴盼的,毕竟方便丰富是人的欲念,可是久而久之,快速乃至飞驰,丰富乃至过剩,身心从渴盼适应略略的满足到焦虑纠缠,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这么快,这么现实虚拟交错,这么生命成了数据,何况还有文明文化的冲突,和平秒变流血,置身如此变化如此不确定的社会中,肉身和肉身创造的文明并不那么默契,肉身还能如肉身内在的细胞那样按部就班地活动着?
福尔摩斯会料到21世纪有那么多探头吗,严密的推理似无用武之地,一个个探头连缀起来的影像,蛛丝马迹难逃,当然,探头偶尔会有盲区,总归需要人的智慧,细节的推敲还得让位于人的理性,只是从前自寥寂的茫然中抓住吉光片羽,那样闪闪发亮的瞬间,大概也真的越来越少了。
当然,也不会再去踏咸菜,探入陶缸手抓咸菜的冰冷感也不会再去体会,冷到冻疮满手的日子是身体不愿意重温的,只是那样的真切之感却难再了,对了,真切的生活,几乎所有都需要肉身全力参与,否则肉身也无法得以回馈,维艰,踏实。科幻片中已然无需劳作的人动动手指便可获得生活资源,却仍然想念着一只真实的苹果滋味。可也许,到了某个阶段,肉身细胞已然变化至不再想念若羽毛飞舞,飘然,杳然,却飘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