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因优异的专业表现,舒辉被市航天集团八院慧眼相中,从此他便与代表中国顶尖制造技术的航空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之初,他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与技术创新,解决了型号产品研制生产中的各类难题,也担负起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阀门产品攻关任务。阀门产品是新一代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止口特征的加工质量一直制约着产品的合格率,导致产品加工周期长,成为制约型号任务的瓶颈。接到任务的舒辉沉下心来,仔细研究产品关键特性,针对产品特点自行设计刀具,一次次摸索加工参数,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加工方法,使产品合格率由过去的60%提升至100%,大大加快了新一代运载火箭阀门产品的生产进度,解决了型号生产瓶颈。
在解决了型号产品研制生产中各类难题的基础上,舒辉也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针对产品中的薄壁零件,他总结了薄壁车削变形抑制装夹方法,通过设计工装,将径向夹紧力转换为轴向夹紧力,有效控制了装夹变形,并和班组工友一起申报了上海市先进操作法。针对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难切削材料,他从刀具材料、刀具角度以及车削参数等方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难切削材料高效精密车削方法。这些先进的操作方法在厂内乃至院内均进行了推广,对提高产品合格率和降本增效都有着显著成效。
舒辉自参加工作后,在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之余,依旧积极投身技能比武的艰苦训练中。在同龄人看电影、郊游的时候,他对着数控机床加紧训练。“白天忙生产,晚上忙训练”,舒辉花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积累着实践操作经验,快速熟悉了各类车床刀具和复杂零件加工,不仅能够熟练操作肖柏林、大连高速精密车床、DMG车削中心等各类型号数控机床,还先后考取了数控操作高级证书、Pro/Engineer操作软件高级证等职业技能证书,逐步成长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数控加工骨干,并在一系列高水平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副校长杨莲芸评价说,作为一个年仅23岁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高级技师、担负着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阀门产品攻关任务的年轻人,舒辉是随迁子女在沪就读中职学校后成长为拔尖人才的代表,是享受着国家资助政策脱颖而出的优秀榜样。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