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我有点担心姐姐
华新的产品不怎么令我满意,手机用起来尚可,手环也不错,虽然都不及苹果的流畅无卡顿。但他们那个宇航帽实在是太糟糕了!一想到这个,我就无比懊丧。
我怀着惆怅的心情离开了工大校园。我现在的情况,没办法跟大鹏交流,即使能够跟他交流,我想他也不会相信我所说的。
除非我准确地说出省公安厅刑警如何查出线索,如何抓捕薛兵,当我的“预言”验证后,他才会相信我。但他怎么帮我呢?以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发展程度,是没办法让我穿越回去的。
大鹏确实是学霸,脑瓜也确实很灵光,但他能做什么呢?他现在刚念完研究生一年级,只能给导师打打工罢了。
我去了一趟滨大西区的研究生宿舍,我有点担心姐姐。
命运弄人,没想到那天和薛兵擦肩而过的女生竟然是姐姐。她去甄老师家里干什么?幸好当时没和凶手在甄老师家里遭遇,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记得当年警方的案件调查中提到,一个女生去甄老师家中还书。那么姐姐是去还书的,就是那本甄老师最为知名的长篇小说《人这一辈子》,应该不会有错。
姐姐怎么会和甄老师相识,一个是滨大的学生辅导员,一是个滨师大的女教授,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专业背景相同,都是中文系的。
滨师大文学院前身确系滨大分校,但分校独立出去组建滨师大是八十年代初的事情,而现在是1996年。她们两个怎么会凑到一起去的?也许是聆听过甄老师的讲座,也许是慕名认识,也许是一个偶然的场合。百思不得其解。
滨大西区是研究生宿舍区,位置有些偏僻,离滨大本部有一些距离。一路上行人稀稀拉拉没见到几个,通往西区的小路两边都是围墙,路边没什么商店。
走进西区,感觉就像走进一个安静的老式公房小区,里面就是一幢幢六层高的宿舍楼,阳台上晾晒的都是花花绿绿的衣裳。西区里面也很冷清,偶尔才见到一两个学生穿着拖鞋,提着热水瓶下楼,他们是去打开水的。
看来,管理还是到位的。我记得很多火灾都是电器使用不当引起的,在我的采访经历中这样的消防事故屡见不鲜。其中就有住校学生常用的热得快,这是一种简易的电加热器,其实就一根金属长管,但有些产品质量低劣,有些是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一些住校学生识别能力弱,安全意识差,购买这样的产品,往往埋下安全隐患。眼前这个时代,电热水壶似乎还不为人所知,学生们不用热得快当然是好的,但打热水就只能抱着热水瓶跑上跑下了。
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的大学生活,也是一模一样,就是这么过来的。不对,现在的我,应该是毕业才一年。我不禁哑然失笑,喵的叫了一声。
姐姐的宿舍我记得来过。有一年冬天,姐姐在学校里爬格子写论文,打电话回家说身边钱不够用了。妈妈让我晚上返校时先绕去滨大,给姐姐送那个月的生活费,顺便捎去乐口福、肉松、蛋卷之类的东西。
记得她那栋宿舍楼在西区的一个角落里,离两侧围墙都是最近的那一栋,边上有一个垃圾房。应该就是这一栋,我看到了垃圾房。忍不住跳了进去,我饿得发慌,先找点吃的,垫垫肚子。都是一帮穷学生!找了半天,才找到几根咬剩下的山楂条,酸得我要死。烟壳倒是不少,牌子似乎不太好,都是大前门、飞马之类的。
算了,不找了,眼下正是“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之说盛行的时代,这里的预备役傻博士、穷教授自顾不暇,想必是不会关照我这样的流浪猫的。上楼!
总共六层,姐姐住在哪一层哪一间呢?印象中绝对不是底楼,以前来这里时曾爬过楼梯。算了,还是用笨办法吧,从二楼开始,一间间找。从下到上,从上到下,跑了两趟,没有找到。宿舍楼里人不多,好多房间里都悄无声息,或许他们都回老家过暑假去了。对了,滨大不像我们滨师大,滨大是全国招生,外省市生源多,估计研究生里外地学生更多。
姐姐也可能回家了,但她回家,我睡哪里呢,只有沙发了。记得读研以后,姐姐就很少回家。
虽然没找到姐姐的影子,但我不是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