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用平实的讲述和呈现手法,展现出吴孟超这位95岁高龄的医学大师的工作热情和生命活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院院长黄会林说:“影片表达出这样一位人物的灵魂,让我们感觉到他内心所存在的生命力,我对上影这部片子致敬。”
在编剧黄丹的印象里,观看吴老手术留下最强烈印象的,是味道。“消毒水的味道、血腥味和电棒烧灼皮肤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那几天,我的脑子里充满这些味道,我从中体会吴老所有的感受。”
在医院采风的过程中,《我是医生》的主创人员都和吴老成了忘年交。吴孟超1961年成名,从医生涯60多年,编剧、导演如何从如此丰富的材料中汲取有限的“几瓢饮”?影片中没有生死离别、爱恨情愁的戏剧化呈现,而是通过吴老和患病女儿的父女之情、和得意门生赵一涛的师徒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让观众看到伟大、看到平凡。
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书记张宏举例说,片中演绎师徒关系的情境,打破了以往中国传统中师父说一不二的管理,演绎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对话方式,给予这部小成本电影极高的艺术质量。
影片中的哲学况味,也是各界专家最为欣赏的一点。例如吴孟超在面对自己女儿的疾病时,没有按惯例回避医生与亲友的关系。他不仅把病症直接告诉女儿,还亲自为她动了手术。对于生了病的亲人和病人,他一视同仁,吴老说过:“我想背每一位病人过河。”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长仲呈祥说,戏里注入的哲学意味,拓宽了它的深度和广度。“这部电影是在自觉地向人类精神世界深处开掘,它的思想性很强,传达出厚重的人生况味,太值得我们反复玩味。”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吴孟超的价值观,他不仅仅是一名医学大师,更是教育大师,也是人生哲理的大师。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