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访京剧名家、非遗传承人陈少云
~~~——访京剧名家、非遗传承人陈少云
~~~——访京剧名家、非遗传承人陈少云
~~~——访京剧名家、非遗传承人陈少云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了台上就是忘我的
——访京剧名家、非遗传承人陈少云
俞亮鑫
■ 陈少云在《萧何月下追韩信》中
  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特设的戏曲电影展映单元中,有两部由京剧著名麒派老生、国家级非遗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陈少云主演的经典作品,一部是去年获得第12届中美“金天使”电影节最佳戏曲电影奖的3D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另一部是京剧《勘玉钏》。

  榜样就是周信芳

  记者近日采访了刚从湖南老家养伤归来的陈少云,前不久在舞台上摔断三根肋骨的他,穿一件由绷带、药膏、塑料片等组成特制背心。说到表演,重伤仍未完全痊愈的他常常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陈少云在剧组眼里是“拼命三郎”,是“戏疯子”。一个月前,他在逸夫舞台演出《黑旋风李逵》时,不顾自己69岁高龄,依然在舞台上翻腾表演惊险动作“抢背”,不料猛摔在地。尽管,此时他左胸的第5、6、7三根肋骨已断裂,巨痛难忍,眼前发黑,他却坚持与“李逵”共同把戏演完。夫人杨小安心痛地说:“60岁起我就让他别翻跟斗了,根本管不住他。”当记者问及此事,陈少云却说道:“演员到了台上,真的都是忘我的!”

  受伤颇多都不说

  实际上,陈少云受伤远不止这一次,他只是忍着不说而已。演《成败萧何》时,飞跪让他内外韧带全部撕裂,医生建议他卧床开刀,100天不能动,他说:“我做不到!”照常坚持演出。演《徐策跑城》全是脚上的戏,他脚骨折了,却绑上绷带登台演出,第二天却被送入医院。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感叹道:“原来以为他受伤少,其实他受伤最多,只是他根本不说。”

  杨小安告诉记者,为了演好《萧何月下追韩信》,陈少云整天迷在戏中,甚至把《周信芳舞台艺术》等书都翻烂了。有时他走在马路上、来到商场里,都会若无旁人地进行表演,引得路人对他侧目而视,她只得及时拍醒他。陈少云笑道:“灵感来了,我会完全忘了周围的环境。要演好戏其实不容易。我们京剧界有三句话,无技不惊人,无情不动人,无戏不服人。”

  海派精髓传后人

  作为麒派传人,陈少云说,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拍摄完成,是圆了周信芳大师一个生前没能完成的梦想。这部戏是周大师自编自导自演的代表作。当年,这部戏可谓轰动上海,誉满全国,有“满城争唱萧相国”之说,上海甚至连拉黄包车的车夫都会唱。因此,他自己能把周大师的这部经典搬上银幕真是三生有幸。陈少云出生于梨园世家,五六岁时就知晓这出戏,十岁就上台唱,这出戏他已唱了数十年。他说,拍这部戏是为了传统麒派艺术,也是致敬周信芳大师。

  陈少云说,3D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不仅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放映,而且还会在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11日先后放映20场。他将和滕俊杰导演等一起在现场与观众积极互动。

  为了让麒派艺术“薪火相传”,陈少云不仅在上海京剧院带了三个80后徒弟,在全国还带了一批学生。他说:“上海是麒派艺术的发源地,由周大师创立的麒派,更是海派京剧的精髓。我要把麒派艺术好好地传授给年青一代。” 

  本报记者 俞亮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体育
   第A23版:阳光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0版: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剖析内心世界 注入哲学意味
上海电影节首设戏曲单元
到了台上就是忘我的
穿越时空的绚丽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8到了台上就是忘我的 2017-06-07 2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