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空调、空气净化器……一连串的旧家电服役期满,该换新的,旧家电怎么才能欢欢喜喜出家门,顺顺利利走上循环路?
前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来沪,申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备受关注。
谁来收?如何收?再生资源回收,要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旧家电回收,也不例外。
目前,申城已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多元回收体系,融合了社区、学校、机关、商场、园区现有的网络资源。那么,便捷的回收服务体系,究竟什么模样?
头一样,编织电子废弃物交投网,销售商做主力。如今,“销售+回收”的收集模式,不少市民都尝试过,在家电“以旧换新”交投点进行回收,确保回收后的电子废弃物统一交给有资质的企业,拆解、处置、再利用,都有章法。
2014年,申城推行“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市政府实事项目,依托商业网点、社区、机关、学校,全市完成了2019个电子废弃物回收箱的设置。其中,国美、永乐、苏宁等大型连锁家电卖场都是商场回收点的主力,让家电销售网络、家电维修网络叠加回收功能,逐步设置电子废弃物回收箱,实现电子产品销售、维修、回收的全链条服务,促进循环消费。
另一样,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来做“专业户”。回收点、回收站、分拣场——三级回收网络扎实推进,以便居民、机构就近交投废弃电子产品。同时,政府也支持“专业户”们利用热线电话、便利店电子货架、手机APP提供大件电子废弃物上门预约服务。
还有一样,建立定点、定向和区域回收网络,这个网络是回收体系的补充,众多电子废弃物拆解利用处置企业要在这个网络里“有担当”。政府支持处置企业延伸回收服务,处置企业可以通过电话交投、网上交投、集中收运和专业人员上门收集转运服务,集中回收家庭和机构的电子废弃物,以此提高回收率。
多元化的回收方式,正在并将让更多家庭的电子产品走上“循环路”,不麻烦。只不过,回收企业本身,却还有点麻烦需要解决。
目前,申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税收压力却不小,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来自市商务委的信息显示,2011年全面取消税收优惠政策改增值税,企业负担普遍较重,尤其是对居民和个人生活类再生资源、生产企业边角料和报废品开展回收业务,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乃至行业税负水平偏高。依据增值税17%税率测算,目前回收经营企业实际承担的增值税税负为14.529%,加上城建等地方附加税,回收经营者实际平均税负约为16.42%,税负水平高于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甚至高于其他金属生产加工企业的平均税负率,行业综合毛利率不到1%,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
今天,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究竟可以“再利用”到什么程度,税收政策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职能部门对回收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调研表明,“四种方案”最受关注。
其一,对回收重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制定税收优惠企业认定标准,通过认证或部门联合认定,确定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回收企业。
其二,全产业链低税率政策,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实行增值税低税率政策,或实行增值税简易征收,在回收环节按照6%的税率减半征收。
其三,延续2009年的退税模式,实行“征五退五”政策,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销售废旧物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增值税后,执行50%的退税比例。
其四,扩大综合利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将公益性品种纳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以及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管理,将政策支持对象由综合利用企业扩大到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企业。
截至2016年底,申城共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529家,回收各类废旧物资711.47万吨,同比增长6.27%。
这样的增长,离不开回收体系和回收网络的优化布局;但“循环经济”要长足发展,让旧家电们欢欢喜喜出家门,顺顺利利走上循环路,更离不开税收制度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