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层出不穷,民众啧有烦言。这几天,山西曲沃一张被要求证明“我是我”的户籍证明在网上热传。一位居民办理移动手续,因为一代身份证和二代身份证住址及号码发生变化,被要求到派出所开证明。接待的民警为了不让此人被“再折腾”,不仅开了证明还在上面写上“国家规定户籍证明早已不再开具,贵单位真牛真硬气”。
“很多不合理的证明,成了老百姓迈不过去的坎儿!因为有‘信息孤岛’的存在,就有滋生这些证明的土壤。”就在本月13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不仅要求打通“信息孤岛”,还定下时间表,要求明年6月底前实现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国家共享平台。
虽然国务院一再强调,“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但是,有的地方仍然让民众跑断腿、磨破嘴,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相关数据和信息未实现共享,相关部门实出无奈;二是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职业操守,无便民之心、利民之意。正因如此,国务院多次强调打破“信息孤岛”。这次移动公司虽然承认“当时若多些担当、灵活处理,本可避免此事”,但事情还是发生了。可以想象,碰到类似情况的群众不少,假如有的派出所来一句“这种证明早就不开了”,群众岂不陷于两难之地,来回折腾?
如果相关单位都能反躬自省,替民众着想,而不是以折腾民众为能事,“烦民”证明就不会大行其道了。打破“信息孤岛”,必须快速推进,晚一天打破,民众就会多一天麻烦。
按照日程设定,今年内要基本完成国务院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年底前要拿出国务院部门互联互通系统名单和共享信息目录、实现连接,明年6月底前实现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国家共享平台。三个时间段,步步推进,一旦如期完成部署,“信息孤岛”将不复存在。
但是,比“信息孤岛”更难打破的是“责任孤岛”,信息联通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责任意识,仍可能有意无意地刁难民众,明明可在网上办理,非要民众上门;明明上门一次解决,非要民众多跑几次。为此,就需要在联通信息的同时“联通”监管,强化问责机制——以强有力的督查问责促进改革落实。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李克强总理要求,督查不能光听汇报,要更多直接听取人民群众呼声,从中了解真实情况、找到症结和痛点,“动真格”整改;敷衍塞责、延误改革、整改不力的要严肃问责。
唤醒“沉睡”的大数据、释放数据红利,不再让民众办事难,不再允许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除了在信息共享上做文章,更需要唤醒“沉睡”的责任心,在监管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