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换个视角理解广场舞大妈
何小手
  何小手

  最近广场舞大妈频繁登上新闻头条,先是月初河南洛阳大叔大妈们争夺场地、与篮球小伙发生肢体冲突,近日又听闻山东青岛的大妈们因在快车道上锻炼而受到争议。和过去一样,涉及广场舞大妈的负面新闻,人们普遍站在对立面,认为大妈们无理,很多批评都表现出“熟悉的味道”。不过这一次有一些不同在于,由于大妈们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具有“占领”的性质,所以在批评之余也有不少严肃的反思。

  比如对于其行为的性质,有分析认为,大妈们表面上是在争夺场地,其实这种“占领”非常值得回味,可与过去在部分城市出现的“占厕运动”对比——由于女厕所供应太少,不少女性有组织地涌向男厕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女厕所的供应。大妈们占领篮球场,抑或在快车道上暴走,也是一种“占领”行为,当然大妈没有这种自觉,可能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种简单化、粗暴化甚至蛮不讲理的争夺。

  舆论表现出对大妈行为的理解,试图提供一种严肃的解释,不考虑大妈们的动机,不是将行为归咎于广场舞群体的人格,而是分析目前的客观事实,即城市缺乏供大妈们跳广场舞的公共空间。事实上,很多地方在解决类似冲突时,都是为大妈们提供活动场所,这也间接佐证了大妈们的“占领”行为,并非完全是无理取闹。即便如此,在快车道上锻炼,也是扰乱交通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围绕广场舞群体话题的讨论,公共空间的分配和供应问题其实一直是核心议题,有意思的是,这基本上是媒体和学者深入讨论时设置的,很少有广场舞群体表达增加相应公共空间的主张,这背后与另一个重要的背景有关,即广场舞群体相对高龄,他们不是互联网的爱好者,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极其有限。题为《关于广场舞,我们在谈什么》的分析文章中就提到,“对广场舞大妈是一种调侃的语气,是因为广场舞大妈在互联网上没有话语权。” 假如广场舞大妈在网上活跃,并且熟稔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她们肯定会将争夺场地这种“占领”行动做一些包装,当初的“占厕运动”之所以得到支持,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因为方式得当,即采取一种互联网接受且充满现代感的策略表达诉求。

  由简单粗暴的争夺场地联想到当初的“占厕运动”,这是外界理解广场舞群体的新思路。广场舞群体过去所受到的讨论和批评中,裹挟着不少偏见,当围绕这个群体的负面新闻反复出现,围观者反而会麻木,并且换位思考,“年老后会不会也跳广场舞”,为什么篮球爱好者有自己的活动场地,而广场舞群体却没有,是时候严肃讨论这个问题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砥砺奋进的五年
   第A05版:砥砺奋进的五年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联通”责任,“信息孤岛”可破
乌衣巷
多为后人栽树
“流量狼”
改分陷阱
换个视角理解广场舞大妈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换个视角理解广场舞大妈 2017-06-19 2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