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传递展览之外的大国启迪~~~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递展览之外的大国启迪
从“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看中华民族复兴
吴南瑶
■ 1929年,英国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在苏美尔时期的城市乌尔的皇家墓穴中发现了一批宝藏,其中就有这件『王后的里拉琴』,距今超过4500年
■ 希伯来星盘,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人们可以用它来导航、数学计算、判断星位和时间。
■ 刘易斯棋子于1831年在苏格兰刘易斯岛被发现,78枚棋子由方尖碑形状的兵卒棋和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棋组成
■ 上博馆藏青釉双龙耳瓶体现了唐朝锐意创新的大国气象,6世纪之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希腊、罗马所制造的陶瓷、玻璃和金属器皿的特点与典型的中国元素完美结合
  ◆ 吴南瑶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从来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不同文化、种族间一直在互相交流,人类的“全球化”从文明之初一直延续至今。人类文明史已证明,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全球化眼光,引领先进文化,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民族。

  通过这个展现人类“全球化”历史的展览,再次印证了国家发展与“文明复兴”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如英方策展人所言:“将这些物品摆放在一起后,让人能够深切体会的不是我们的过去有多么不同,而是一直以来我们互相之间有如此多的共同点。”

  由大英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无疑是今年夏天上海值得观赏的大展。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堪称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追溯大英博物馆的历史,无法绕过“扩张”“掠夺”等字眼,但从历史的维度看,正是这段由启蒙时代而起,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复兴而起的收藏史,建立了这种国家所有,而非皇族独享的保护及展陈文物的机制,创立了遍布全球的,包括中国近代以来所具有的,面向公众开放,并以保护文物为主旨的文化机构。

  人类的共性存在于分散的人群的历史之中,因而展现人类的共性,并以此构建世界历史研究的体系,是大英博物馆策划这个展览的学术基础。在互联网的介入下,个体正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虽然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主观性,深入思考“世界史”对人类的意义,正是这个看似碎片化的展览试图带给观者的启示。

  国家昌盛的标志之一是文化的力量

  里拉琴,西方最早的拨弦乐器,也是西方音乐的象征。穿过代表序言的门厅,一件值得人们驻足细细玩味的藏品,正是约公元前2500年,于今日伊拉克南部的乌尔城王陵发现的,一把世界上最早的里拉琴。

  继开始定居农耕之后,人类社会发生的最重大变化之一,便是大型城市和国家的出现。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出现的总人口在3-4万人之间的人口定居点,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势使乌尔在贸易中逐渐富有,据考证,整座城筑有城墙、战壕、宫殿庙宇和贵族府邸,以及最著名的祭奉月神的巨大祭坛——塔庙。

  尽管是一件复原品,刚出土时,里拉琴的木质部分已经腐烂,装饰在共鸣器前部的金色公牛面具也已经压碎,但从《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中,对与“王后的里拉琴”同时出土的另一件重要文物乌尔旗的介绍中,我们或可以推断这把精美绝伦的里拉琴所用的材料亦是如此:“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红色大理石来自印度,而所有贝壳都来自波斯湾,只有把各种材料粘合起来的沥青是本地(伊拉克)产的。”由此,我们可以遥想乌尔与周边地区的广泛联系及其贸易路线的范围。这无疑是对乌尔城是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城市中的杰出代表的有力例证。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共鸣箱前部精美的拼图,工匠用马赛克拼出了苏美尔人的生活场景,其中一位乐师在国王身边弹奏着里拉琴。这或许解释了与奢侈用品、珠宝一起被作为祭祀品埋入皇陵的不是权杖,而是里拉琴的原因,在那个年代,音乐已被作为国家秩序的象征。文化承载的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其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程度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强盛源于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

  公元800年左右,中东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被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分别是中国的唐朝和伊拉克的伊斯兰阿拔斯王朝。他们支配着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上的巨额贸易。跨地域的物品交换所带来的结果,是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艺术风格的相互影响、交相繁荣。

  在7世纪以前,中国生产高品质的陶器已逾三千年。而国力强盛的唐朝更锐意创新,使这门古老的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在“百物展”中,我们不仅看到由大英博物馆提供的唐代墓葬俑,更值得玩味的,是由上海博物馆提供的一件青釉双龙耳瓶。公元600-700年间,一方面,河南和河北地区的陶工发展出全新的烧造技术,生产出质地越来越精良的瓷器。另一方面,和西方的交流带来了新的设计灵感。这件双耳瓶球状的瓶身、纤细的瓶颈和高耸的把手,都与6世纪之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希腊、罗马所制造的陶瓷、玻璃和金属器皿高度相似。这些外来的特点与典型的中国元素,比如把手末端的龙和凝脂版的釉色完美结合。

  盛唐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除了有强盛的国力作为保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指示了中华文明同世界文明相交汇的一个方向。从今日来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即是继承这个传统,向世界显现中华文明亲和力、感召力的一面的同时,在自主创新与世界文明相交汇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有益途径。

  启迪未来的文明需要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在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不但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之一。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来临之前,在中世纪的西班牙,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穆斯林曾比邻而居、和谐共处。这段“共存”的时代,为知识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激发了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前所未有的进步。

  被选择出现在“百物展”图录封面位置,本身已说明了这件展品不同凡响的意义。这个可能制造于1345-1355年间的西班牙的希伯来星盘,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人们可以用它来导航、数学计算、判断星位和时间。穆斯林用它确定麦加的方向。这枚希伯来星盘,融合了欧洲和伊斯兰的装饰元素,显然是多元文化城市的产物。它似乎是某位犹太主顾定制的,因为铭文上的西班牙和伊斯兰词汇被夹杂在希伯来语中:星辰用阿拉伯和希伯来语名称命名,而月份则使用西班牙语名称。它包含多个金属表盘,分别刻画着不同的纬度,表明它可以供水手们在不同地理位置上使用。

  自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旅行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时代开始了。在这个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此前毫无联系的区域文化被紧密连结在一起,尽管不同文明之间秘而不宣的联系始终存在着。

  几百年过去了,在高科技、互联网、全球化、社会转型等时代浪潮的激荡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转型、大变革。这场变革也正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数千年来,文化艺术以情感、直觉、形象、感悟等方式把握世界,具有科学认知和宗教信仰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其为人类生存发展不断拓展精神时空,注入魅力独特的精神力量的特质从未改变。只有文化能够解除当下世界所面对的焦虑、变化无常,或被新的潮流追着走的现状。

  在古今中西的融汇中,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不会有出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趋势下,现代科技在推动着文化艺术格局的嬗变,催生更有生命力的新型艺术形态。

  结语

  当我们在追踪不同文化和文明的轨迹时,会发现它们之间超越了时间和地点的惊人相似性。大英博物馆及其“百物展”或许能带给我们一种启示,一个国家博物馆的展陈体系亦可映照出一个国家的民族复兴之路。相信中国也能以聚焦上下五千年,聚焦全球化的眼光,来推动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来看,和平发展就是要以文明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注目人类精神最先进的方面,探索人类精神最深处的秘密,才能真正做到以文明方式去应对我国现代化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从“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看中华民族复兴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A25从“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看中华民族复兴 2017-07-01 2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