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体爆出,北京各大公园相亲角存在“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京籍京户看不上外地人、属羊的绝不考虑。加上之前的中产阶级育儿鄙视链、动画片鄙视链,让人感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视”。
这不,一位热衷跑马的北京朋友看了此文后,决定从赛事级别、距离、速度、装备、成绩等方面揭露下跑马圈中的“鄙视链”。网友们还说,追剧、玩论坛、打游戏,所有想得到的地方都存在“鄙视链”。
鄙视,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所指的对象通常是某些人做出的不堪、错误的言行。然而,无论是育儿、动画、相亲还是跑马,都是基于自身需求和能力做出的选择。选择不存在对错,为何且凭什么被“鄙视”?
比较是现代人的天性,每个个体都存在差异,有了比较,再平凡的自己,都会有与众不同之处。由此产生的优越感,能有效中和其他方面不足带来的自卑,让人不至于过分焦虑。比如我这位跑马的朋友,跑的是半马,和全马、超马、越野级别的牛人不能比,但他舍得砸钱,装备强啊!
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鄙视”是一种游戏规则,激励人前进。因为重视,所以害怕被“鄙视”,为此努力奋斗。比如,孩子上的幼儿园必须是双语的,有外教;暑期旅游去欧美才能“俯视众生”。又比如,高校鄙视链中,“清北复交浙科南”居于顶端,接着是985和211,再是普通一本二本三本。为了不被鄙视,在学业上力争上游,这总归正能量了吧。
相反的观点认为,“鄙视链”最终摧毁自尊心。那些处于链的末端的、不在链上的,怎么努力都挤不上的人,如何自处?比如非京籍京户的适龄男女,短期奋斗也改变不了户口现状。
对于“鄙视链”折射出的社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秉持着两颗心,一是包容心,允许别人有不一样的选择,且彼此尊重;二是初心,不要只顾“鄙视”,被欲望绑架,忘了方向和目标。跑马,为的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而不是“刷”六大满贯。当我们在“鄙视链”中找准了合适的位置和方向,这条“链”,也就没那么要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