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中伏”20天
王乃仙
  王乃仙

  俗话说,热在“三伏”。翻开今年的历书,可以看到今年的初伏(7月12日至7月21日)和末伏(8月11日至8月20日)均为10天,而中伏(7月22日至8月10日)却有20天,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伏”是二十四节气以外的杂节气。《汉书·郊祀志》云:伏乃“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的意思。据说,“伏”这个节气远在公元前676年的秦德公二年时即已出现。从气象角度说,“伏”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入伏到出伏,大约相当于阳历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下旬。此时正值盛夏酷暑,特别是在中伏到末伏这一时段。这种高温天气,非常有利农作物的生长,所谓“三伏热,五谷结”,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农历历法规定:“夏至”后(阳历每年6月21日前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阳历8月7日前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所谓“庚日”,就是按照“干支纪日法”计算,每隔10天出现一次。

  必须指出:虽然历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但因每年的“夏至”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之间间隔的天数不尽相同。因此,各年之间的“入伏”日期在阳历上是有早晚差距的。如2002年的初伏是7月11日开始,而在2008年却是7月19日。“入伏”日期先后相差8天。此外,如某一年初伏的日期偏早的话,那么,中伏和立秋之间的间隔就会在10天以上。这样,中伏就会长达20天左右。如2002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中伏都是20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九江路四川路口的黄昏
晨风里的军礼
妈妈没有了
沪上有奇味
今年“中伏”20天
猫爸致虎儿
十日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今年“中伏”20天 2017-07-15 2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