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碗里阳春
吴翼民
  吴翼民

  前阵子中国十大面条评选出炉,却是得罪了一大片江南人。江南人发问:“怎么江南最有名的阳春面不在其中呢?”且别说以焖肉面为代表的苏州苏式汤面、无锡鸡汤银丝面等等。阳春面几乎涵盖了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的吴语区域,评选者们似乎太不给江南人面子啦。(名副其实的“面子”)

  江南点心中名字起得最好的非“阳春面”莫属。明明是没有浇头的光面,却冠以“阳春”两字。阳春者,光明也,那名儿肯定是从“光”引申而来,可谓“碗里阳春”,真美!

  阳春面价廉、再普通不过,可我孩提时也难得享用,要巴望到父亲归饷或母亲拿到了外发加工的加工费方有可能奢侈一下,那时不仅有得吃阳春面,偶尔面上还会加块大焖肉。这时端着面碗,真有“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之快感。不过,母亲对上学的孩子是网开一面的(也是名副其实的“一面”),缘为阳春面耐饥,还缩尿,适宜于读书的孩子,便舍得隔三差五以阳春面作了早餐。

  通常是这样的格局:到对门周记面店下两碗阳春面,将两碗面挑成三份,大哥二哥及二姐每人一份。我和弟弟妹妹小不点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唏溜唏溜”吃得香美。其实哥哥姐姐们也只吃了个半饱,连残汤也不剩,意犹未尽地看看空碗,而后才抹抹嘴,背起书包恋恋不舍到学堂。闻着空气中残余的面香蒜香,我盼望着自己早点长大上学,也能分得三分之二一碗的阳春面。

  不一年,大哥读大学去了,我上了学,顶了大哥的缺,获得了吃三分之二一碗阳春面的待遇,不仅如此,我还领得了下阳春面的美差,与二哥每人端了只团龙海碗兴高采烈走进了周记面店。周记面店店面不大,店堂里不过四五张八仙桌而已,可常常客满,还有挨不上桌子端在手里蹲在门首人行道上吃的。店堂里热气和香气氤氲成一片,还有就是此起彼伏的吮面声。那吮面声真爽,听了让人食欲亢进,我馋眼灼灼地看顾客吃面,看摆在灶边各种花式面浇头,焖肉啦、爆鱼爆鳝啦、炒肉啦、虾仁啦、排骨啦,碰巧居然还有胭脂红的芙蓉蟹。二哥向我瞪瞪眼、牵牵衣角,然后就示意我把碗送上灶台,他一面就付钱买筹子。

  儿时的阳春面的确异常的鲜美,但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岁月,阳春面就大打了折扣,那是因为副食品匮乏的缘故,鱼肉之类都不见了踪影,面店没了浇头,也就少了好汤水,阳春面几乎降格为酱油汤下面,面能好吃吗?后来,食品回归丰富,可面店里阳春面断了档,要吃就吃浇头面。

  也好,吃得起浇头面说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吃久了浇头面终究牵记起阳春面来了,像我这样的老面客,都牵记阳春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荷花(中国画)
野有蔓草:人生若只如初见
旅游是个体力活
漂亮的钥匙
读书消夏
静可清心
心中的奶酪
碗里阳春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碗里阳春 2017-07-15 2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