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聆听纽约爱乐的“马七”
~~~——聆听纽约爱乐的“马七”
~~~——聆听纽约爱乐的“马七”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构清晰 意象生动
——聆听纽约爱乐的“马七”
任海杰
  ◆ 任海杰

  2017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有一部重头戏——音乐总监艾伦·吉尔伯特指挥纽约爱乐乐团上演马勒第七交响曲(以下简称“马七”)。这令人联想到当年马勒离开维也纳歌剧院后,生命中的最后三年就是上任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这无疑增添了一份历史沧桑感和人文情怀。

  在马勒创作的九部交响曲中,最少上演的是第七和第八。篇幅庞大是一个原因——他的第二、第三其实也很大。关键原因是“马七”中似乎缺少马勒以往交响曲中的一些基本常见的元素,因此显得不太马勒,让指挥家难以找到进入“马七”殿堂的钥匙。据说祖宾·梅塔和杰基耶夫就对“马七”望而生畏。然而,近些年来,“马七”在世界乐坛上演的机会明显增多,仅在上海,2014年3月14日,夏伊就指挥布商大夏管弦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马七”。时隔三年,吉尔伯特又率纽约爱乐登台上交音乐厅,再度上演“马七”。可见“马七”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它的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业内和乐迷的认可。

  尽管我至少聆听过五六个版本的“马七”,但如此阵容庞大、配器丰富的巨作,也许只有在现场才能真正听清楚、听明白。此番吉尔伯特的纽约爱乐是一种现代的开放式的诠释,契合此作的精髓,清晰明快地展现了“马七”的新意和不同凡响之处。马勒在创作完了前面六部交响曲后,既达到了一个顶峰,又面临新突破的瓶颈——何去何从呢?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马七”是一部创新之作。它有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整部作品的基础,虽然也是以高昂的音调开场,但少长线条大色块,而是用类似于绘画印象派中的点彩法,多短句,多视点,多色彩,绚丽斑斓,纽约爱乐的木管铜管在此大显身手,总体水准稳定扎实,色彩缤纷。二、四乐章是两个夜曲,前者仿佛是马勒童年场景的梦幻再现,后者又像是马勒遁世逍遥的理想乐园,配器中吉他和曼陀铃的加入,更增添了一份“世外桃源”般的韵味。这两个乐章是“马七”最出彩之处,纽约爱乐的表现细微分明,气韵生动。令我更感兴趣的是第三乐章谐谑曲,以往一些乐团也许为了凸显区别乐章间的音响动态,往往强调了第三乐章的激烈和响亮(如此与第二、第四乐章的音响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而有所忽略了马勒“幻影似的”提示,此番纽约爱乐则恰如其分地强调了“幻影似的”一面,这样就把二、三、四乐章作为一个局部整体来诠释,我认为这更符合马勒的原意。当年一位与马勒有私交的瑞士评论家威廉·里特就认为“马七”有“三个夜曲,而终乐章是明亮的白天。”马勒的学生和助手、著名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也认为:“在《第七交响曲》的中间三个乐章里,马勒意味深长、且充满人性地展示了那些我们自认为早被征服的浪漫主义成分。”所以说,如果将“马七”的五个乐章分成三个部分,中间的三个乐章应该是第二部分。这次的纽约爱乐,把这个大结构的内在机理诠释得相当清晰而有说服力。以往的“马七”有给人比较“散”的感觉,可能是太注重五个乐章的各自特色,而忽略了它大结构中套小结构的“玄机”。不过由此也看出了“马七”的软肋之处:终乐章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无奈之下又回到了以往惯常的老路,尽管音响浓烈高昂、气势辉煌,但缺乏实质性的内涵。“马七”以创新开始,以回归收尾,这也许是它没有成为马勒交响曲代表作的原因之一。

  据说艾伦·吉尔伯特就要卸任纽约爱乐的音乐总监,以往舆论对他也有不少非议,但从他此番在上海指挥“马七”来看,吉尔伯特还是位有相当水平和造诣的指挥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解构清晰 意象生动
人与自然
“概念化”演绎的迷思
新民晚报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A28解构清晰 意象生动 2017-07-15 2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