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谭盾&杭盖交响摇滚音乐会
~~~——谭盾&杭盖交响摇滚音乐会
~~~——谭盾&杭盖交响摇滚音乐会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与自然
——谭盾&杭盖交响摇滚音乐会
海 虹
  ◆ 海 虹

  不知从何时起,夏季音乐节都会加入几场非古典音乐会,特别是今年,各种形式、各种性质的演出接踵而至,音乐会电影、流行音乐、爵士乐……今天听的是谭盾与杭盖乐队的交响摇滚。交响摇滚因为有了“摇滚”二字,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受众相较单纯古典音乐要多了很多,基本满座,现场声光电气氛high爆。主摇滚的杭盖乐团也算是较有名气的组合了,参演了被《滚石》杂志誉为“最顶尖夏季音乐节”的美国Bonnaroo(博纳鲁音乐艺术节),并在红遍中国的《中国好歌曲》第二季节目中一举夺魁而得到广大关注。7位来自内蒙古、新疆、青海、北京的小伙子,应用马头琴、口弦、潮尔与贝司、架子鼓、电吉他等中西方乐器,用蒙语演唱具有内蒙风格的摇滚歌曲,其音乐更贴近中国自身的音乐本源。不同于以往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模式,此次的融合因为有了谭盾的加持而具有了国际化的特质。开篇《初升的太阳》从弦乐的大幅滑奏开始,纷繁错落;转瞬间战鼓擂起,号角吹响,蒙古男人沙场征战的豪迈勇猛一览无遗,而心中的柔情一如马头琴般如泣如诉,在密集的鼓点上摇曳,水样清澈;呼麦奇特的声响镶嵌在其中,涩涩的,像宝马的汗水,又像爱人的眼泪;自然与人相互交融、相互抗衡、相互敬畏。

  音乐会上有两部谭盾的作品,低音提琴协奏曲《狼图腾》与《手机交响乐:风与鸟的密语》。《狼图腾》更像是电影配乐,场面宏大,气势恢宏,有些好莱坞大片的皇皇模样。《风与鸟的密语》运用手机媒介恰到好处,预先录制的中国乐器笙、琵琶、唢呐、二胡、笛子和古筝发出的“鸟鸣”通过现场听众的手机,充盈着剧场的每个角落,跟着谭盾的指挥此起彼伏,仿佛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随后,帕萨卡里亚复杂的变奏、隐蔽的重复、强劲的节奏将整个作品推向高潮,紧接着乐队人声的咏唱突然插入。达芬奇说:“要了解小鸟如何在天上飞,就必要知道风往哪里吹。”这里的人声就是达芬奇这句话的德语发音。从窸窸窣窣到低声浅吟,神性与自然的神秘色彩交融相会,最后铜管在弦乐狂躁的震音下吹响,整个乐队齐鸣,将千万只鸟儿汇成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乐曲在辉煌中结束。这是谭盾受卡内基音乐厅委约的作品,也是谭盾继“有机音乐三部曲”水乐、纸乐、垚乐之后,对于自然与人相互关系的另一解读。

  整场音乐会一共8首乐曲,除了谭盾两部作品外,其余均来自于杭盖与谭盾工作室的摇滚音乐。让人有些疑惑的是杭盖的6首乐曲交响乐配器几乎一样,甚至于听到最后一首返场曲时还认为是特意安排将第一首重新演示一遍。在之前的采访中谭盾一直强调“交响摇滚,是跟平常乐队的伴奏不一样的,主要强调对比-对话,对比-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融合得更好,成为一个崭新的艺术形式”。但无论是对话还是配器伴奏,6首乐曲基本都是从弦乐大幅度滑奏开始,之后加入铜管、打击乐,并伴随强劲的节奏点,最后在轰鸣中结束。无论摇滚还是其他什么别的音乐类型,每首乐曲所表达的含义、所彰显的精神各有不同,如流水线般的乐队编配真的有偷懒应付之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解构清晰 意象生动
人与自然
“概念化”演绎的迷思
新民晚报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A28人与自然 2017-07-15 2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