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热煞忒了~~~医生提醒: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
热煞忒了~~~医生提醒: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
热煞忒了~~~医生提醒: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
热煞忒了~~~医生提醒: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
热煞忒了~~~医生提醒: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
热煞忒了~~~医生提醒: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煞忒了
高温没尽头 热射病来袭
医生提醒: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
房浩 罗震光
  入伏以来,申城持续高温,热浪滚滚,许多市民尤其是户外工作者每天都备受“烤”验。本报热线电话也屡有读者爆料:有人晕倒街头,热心市民积极救助等。执掌中山医院及青浦分院两家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诸杜明主任告诉记者,由于常规手术在三伏天基本暂停,因此深度中暑的热射病患者已经成了重症监护室里的“大热”,而这一现象在市郊医院中尤为突出。他提醒市民,高温天应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并注意防暑降温。 

  高温作业送入院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一名男性热射病患者刚被送入内科重症监护室。据了解,该男子在一处工地打工,从早上6时许一直在户外高强度作业,上午9时30分许,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工友立即将其送医。入院后,患者体温一度高达摄氏40度,且多脏器受损,医生诊断为热射病,立即予以插管,并采取降温措施。目前,该患者仍在抢救中。

  在监护室另一头,一名绿化工人和一快递员也因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出现热射病和中暑症状,经一周治疗,暂已脱离生命危险。

  车祸伤者也增加

  除了中暑患者猛增,交通事故导致的伤者也有抬头之势。记者从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外科重症监护室了解到,有3名男子在一周内先后因车祸受伤,且均为骑电瓶车或摩托车时撞上汽车所致。

  诸杜明表示,入夏后气温居高不下,人的情绪也会变得烦躁起来,部分市民骑车或开车出行时,容易忽视交通法规,引发事故。今年以来,医院脑外科重症监护室和外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患者254人,其中车祸伤者159人,占比63%,其中男性伤者数量是女性的2倍。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夏日出行,头脑千万不能跟着“发热”,一定要牢记交通法规,切勿以身试法,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本报记者 房浩 罗震光 

  相|关|链|接

  注意防暑降温

  持续高温炎热天气中,人体会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内热量过度积蓄而引发中暑,而热射病就是最严重的一类中暑。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此病。热射病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会引发多脏器受损,是一种致命性急症,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

  医生建议,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若必须在高温下作业,需加强防护措施,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对于老年体弱及慢性病患者,若出现出汗不畅、心跳加速、头晕目眩等症状,应迅速移至阴凉通风处,用电扇、空调等降温;若条件允许,用冷毛巾或毛巾包裹冰块敷于其额头、颈部、腋下等处,并用凉水擦洗全身,达到迅速降温的效果。降温处理后,立即拨打120,及时将患者送医救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9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好吃周刊
   第A28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30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广告
高温没尽头 热射病来袭
非洲姑娘难耐申城酷暑
冬病夏治≠贴膏药
轿车撞击电瓶车 骑车男不幸身亡
驾车肇事后借口求医逃逸可规避查处?
中国福利彩票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A13高温没尽头 热射病来袭 2017-07-20 2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