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勇挑重担,以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重大工程立功竞赛活动。活动以主动融入、迅速行动,全面覆盖、纵深推进,提振精神、深化内涵为内核,取得了可喜成绩。祭出像绣花针般科学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依托非开挖的先进技术、严格的管理理念和完备的末端人才培养计划,全方位精心打造“智慧工地”。
“工作六法”凝集体智慧
东捷人在施工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军规铁律”,他们称之为“工作六法”。
说起“工作六法”,东捷人首推集团现场工作优秀负责人——梁峰。长期“驻扎”工地一线,积累、归纳、总结了大量经验的他坦言,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工作六法”并非个人独创,而是集团所有付出过辛勤汗水的劳动者们的集体智慧。
“工作六法”中,“微信工作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工程开工前,先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一旦发现问题或需探讨业务,“群内”及时交流、汇报,“群外”及时跟进、处置,做到效率至上;“工前检查法”,全面检查工地、工人的整体面貌,不漏细节,保证安全开工的各项要素都已完备,定定心心施工;“班会布置法”,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力求每名员工在投入工作前都能对工作内容、危险点和安全措施都已了然于胸,不打无准备之仗;“哨声管理法”,时刻吹响“哨子”,准军事化的管理,助推工作人员脑中时刻绷紧“安全弦”;“阵线前移法”,班组不做“老爷兵”,将集团的班组建设理念延伸至各个劳务分包单位,精细末梢管理,对于分包商制定负面清单,引入退出制度,一旦综合评价不合格,坚决要求退出;“约谈促进法”,针对当日施工中的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对当事人及时批评教育,并以正确的方法加以指导,做到每天总结经验得失,不让问题和安全隐患“隔夜”。
有了这样一套工作方法,就有了“准绳”,有了底气。
非开挖项目是“真本领”
光说不练假把式,每到施工时,还需凭借一身过硬的“真本领”。
不少路面不适宜开挖,一些工程项目甚至要隔江跨海,怎么办?东捷集团工程部依靠的是一门专业、有效的“独门技术”:非开挖项目。
非开挖项目是指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利用地质工程的手段,铺设地下电缆的一种高科技实用新技术。它解决了传统开挖施工对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减少了对交通、环境、周边建筑物基础的破坏和不良影响。
■ 实战演练
两港大道(E5-白玉兰大道)电力电缆定向穿越工程便是一个工程实例。
为了配合海港新城的建设,根据规划,电业拟在两港大道(E5-白玉兰大道)实施电力顶管工程。整个排管工程跨越10公里,“非开挖”工程段分布其中。设计采用水平导向钻管铺设电缆护管共计2593米。工程数量大,工期紧,工程难度大,质量要求高。
施工时,面临工程诸多困难:距离长,孔数多;穿越深度深,“非开挖”穿越段大多为河流,要求穿越深度不小于河流深度以下3米,且地层大多为淤流沙层;土层无水固结,遇水成流沙,化学泥浆会被流沙层内的水稀释,减阻效果就差;土层易塌方,流沙与地下水压向整个管壁,普通泥浆达不到减阻效果;施工期间,两港大道高速公路全线道路正在施工,路面未成型,造成泥浆排放时泥浆车的进入困难,需采用远距离输送泥浆车后,运至指定点排放。
“见招拆招”。针对流沙地层,经过反复试验,配制了专业的泥浆,以便更加顺利地完成工程铺管。穿越比较深的河流时,采用了“Eclipse”月蚀有线导向技术。根据设计图纸及地下管线物探,施工员经过现场踏勘后,利用水平定向钻进轨迹设计软件,设计出了相应的设计轨迹图,为导向员提供参考。
由于施工穿越段地层大多为砂质土层,滤失量增大,孔壁很难稳定,易塌方,影响固孔质量。钻孔的摩擦系数大,容易形成压差卡钻。
东捷集团与中国地质大学开展合作,对泥浆首次采用钠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Na-CMC)配制,使泥浆膨润性增加,确保每次导向、回扩、铺管都准确无误。
■ 结出硕果
自2013年5月开始,非开挖成果就开始应用,曾经赴绍兴实测约600米长的电力管线,实现精确定位。至今,项目组选取多项工程利用该成果进行跟踪测量,仪器在长度方向精度为20cm/百米之内,水平方向精度在20cm/百米之内,竖直方向精度在15cm/百米之内。结合结论及科技评审建议,今后还将做出适时改进,在电力管道测量等方面广泛应用。
东捷集团用创新的思路铺就科技兴企之路,科技项目涵盖非开挖专业8个大课题34个子课题,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新近“高精度抗干扰电力管道轨迹三维测量装置”项目成果连续荣获2016年中电联科技银奖,并申报2017年《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和2017年《上海市工人科技创新奖》。
正是凭借着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态度,才能换来3年零故障、3年零事故的成绩单。近年来,东捷集团工程部不断创新业务,在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两港大道(E5-白玉兰大道)电力电缆定向穿越工程、长兴岛五号沟通讯光缆水域搬迁定向穿越敷管工程、浦东锦绣路(龙阳路-罗山路)电力排管工程和临港站-彭南站电源完善配套排管工程……自2010年至今,每年获得上海非开挖工程金奖。
产学联动添“造血”机能
有了方法和技术,后备人才会不会“跟不上”?东捷人意识到,培育“造血”机能同样重要。因此,格外重视产学联动,以期不断挖掘、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未来工程师”。
今年,已经是武汉地质大学和东捷集团下属佳友公司双方陆续开展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共青团见习基地合作的第12个年头,高校学术文化已逐渐与企业文化融会贯通。
东捷佳友公司顺应时代发展,着眼于技术、放眼于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强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将授课、参观、团队建设、科研项目和操作实践等活动有效结合,通过职工和学生的交流、生产与教学的实践互通及双方的互访互建等,组建科技攻关团队,共同推进校、企品牌的提升,共同推动行业技术的发展,共同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
通过高校与企业深化合作,东捷佳友公司在所从事的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铺管业务上将继续巩固和提升企业品牌建设,并通过技术提升逐渐拓展综合地下管网的业务,使双方在人员、技术、成果输出和输入上能更加紧密,成为推进非开挖行业发展的并肩搭档,争取更多应用性成果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断产出,期待通过历练的学生们和职工们能有所得,并学以致用。
东捷佳友公司每年承接上海市非开挖技术协会多批次岗位实操培训(461人次)。每年7-8月承接中国武汉地质大学一批学生实习(345人次),2016年-2017年,东捷集团还承接市电力公司新进员工38批次866人次培训。这些年轻人中,有不少已同公司签约,并逐步成长为专业领域的业务骨干。
田力
东捷集团
东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承担着本市浦东、奉贤两大区域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任务。2017年,东捷集团承接的工程中国移动IDC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上海证券交易所金桥技术中心基地项目、世博A片区绿谷项目及市政配套工程、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工程(东川路站—南桥新城站)、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封浜路站-桂桥路站)、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长江南路站-航头站)等14项工程被列入“2017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计划”。工程遍及世博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迪士尼等城市各大中心。
14项工程被列入“重大工程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