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文体新闻/娱乐
     
本版列表新闻
~~~上昆新剧《红楼别梦》8月首演
~~~上昆新剧《红楼别梦》8月首演
~~~上昆新剧《红楼别梦》8月首演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始自宝钗待嫁 终于黛玉魂归
上昆新剧《红楼别梦》8月首演
王剑虹
■ 《红楼别梦》视觉照 (沈昳丽饰演薛宝钗、胡维露饰演贾宝玉)
  本报讯 (记者 王剑虹)由新晋“梅花奖”得主沈昳丽和优秀青年女小生演员胡维露担纲主演的昆曲《红楼别梦》目前正在紧张排练中,将于8月3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首演。这部上海昆剧团最新的原创作品从创意到开排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准备发酵期,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对原创我们是非常非常谨慎,因为昆曲原创戏不好排,特别是留得下来的戏很少,如何排一些真正有意义的戏,这是我们一直在考量的。”

  《红楼梦》是戏曲舞台上的大“IP”,很多剧种都有演绎,最为著名的自然是越剧《红楼梦》,以宝黛为主线的各种剧、各版本戏曲作品几乎都无法逾越这一高峰。而上海昆剧团的“红楼戏”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先后推出过《晴雯》《妙玉与宝玉》等作品,最新的《红楼别梦》则聚焦宝钗的人物命运。宝钗这个角色在原著中着墨不少,但喜欢她的人却不算太多,冷情、世故、圆滑等“属性”都注定了这个人物不讨喜,很多时候在书中被用来反衬黛玉的品性。但沈昳丽却在某一天对这个人物有了“感应”,在她看来宝钗其实很识大体,懂得体贴他人,是个正能量的角色。《红楼别梦》从宝钗待嫁开始写起,“金玉良缘”新婚夜又是黛玉魂归黄泉时,一段婚姻尚未开始已注定荒芜。

  除了切入点与“主流”的红楼戏不同之外,《红楼别梦》在样式上也追求新意。在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的四面台演出昆曲,有别于传统镜框式的舞台,从舞美的模型图来看,整体上力图打造一个“明清厅堂式”的舞台。据介绍,这样的演剧模式正符合昆曲从民间小调发展成为雅部艺术后,文人士大夫精细打磨的高雅气质。《红楼别梦》的主创团队也相当强大,其中业界前辈与年轻新秀并存,包括了北昆《红楼梦》的导演徐春兰、年轻编剧罗倩、著名作曲家周雪华、著名灯光设计师周正平、青年舞美设计师倪放等,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担任艺术指导。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服装设计请到了奥斯卡得主叶锦添,可谓是“大手笔”。

  传承与创新一向是令戏曲院团极为“纠结”的问题,这几年上海昆剧团在传承上大动作不少,从“临川四梦”到全本《长生殿》都在全国巡演中引起轰动效应,全团演出空前繁忙。而3年制昆曲学馆的传承计划也初见成效,从舞台的中坚力量“昆三班”到进团不久的“昆五班”都是受益者。在《红楼别梦》首演之后,学馆制第二季的汇报演出也将接着在逸夫舞台亮相。在传承的同时,上昆这几年的新编作品虽然不多,却收获不少,几乎每个戏都为上昆及上昆的演员收获几个奖项。此外,上昆的实验昆曲作品在上海的戏曲界也显得颇为引人注目,实验昆曲《椅子》在去年赴日本演出之后,今年下半年又将再度受邀赴国外交流演出。大张旗鼓地传承,小心谨慎地创新,大胆突破去实验,这几年上昆似乎找到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9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好吃周刊
   第A28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30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广告
“上海声音”致敬大师
始自宝钗待嫁 终于黛玉魂归
初见“罗丹” 再会“安娜”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娱乐A21始自宝钗待嫁 终于黛玉魂归 2017-07-20 2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