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文体新闻/娱乐
     
本版列表新闻
~~~艾夫曼芭蕾舞团9月献演东艺
~~~艾夫曼芭蕾舞团9月献演东艺
~~~艾夫曼芭蕾舞团9月献演东艺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见“罗丹” 再会“安娜”
艾夫曼芭蕾舞团9月献演东艺
朱渊
■ 《罗丹》剧照
■ 《安娜·卡列尼娜》剧照
  享誉国际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将于9月7日-10日携《罗丹》《安娜·卡列尼娜》两部力作,东艺2017/2018演出季拉开序幕。在现代雕塑之父奥古斯特·罗丹逝世100周年之际,口碑之作《罗丹》的上演别具意义。

  释放罗丹的爱

  说起罗丹,很难跳过电影《罗丹的情人》。片中大师罗丹与天才的女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在情感与艺术创作上的纠葛,让人印象深刻。艾夫曼的这部新编力作《罗丹》,也是围绕着这段充满戏剧性的艺术家轶事展开。

  作品中,艾夫曼并未聚焦这段跌宕起伏的爱情,而是着力于“心理芭蕾”的挖掘,以舞者的肢体语言来展现细腻的人类情感。他在《罗丹》的创作手记中写道:“舞蹈的肢体语言在这个作品中被用来表现人物迸发的艺术激情、激烈的心理斗争和刻骨的失望与绝望。”

  解读“安娜”之难

  作为艾夫曼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之一,《安娜·卡列尼娜》于2015年首度献演东艺,就获得不俗口碑。这个版本的“安娜”完全抛开了托尔斯泰小说中所有的故事副线,只集中展现安娜与卡列宁和沃伦斯基之间的爱情纠葛。

  艾夫曼认为,俄罗斯文学的精髓在于揭示人性的本质,而他的舞蹈创作也一直围绕人性展开,两者不谋而合,“基于大众较为熟悉的以故事情节进行再创作,我可以更侧重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层面,用舞蹈的手法为观众展现字里行间未经探索的部分。”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9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好吃周刊
   第A28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30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广告
“上海声音”致敬大师
始自宝钗待嫁 终于黛玉魂归
初见“罗丹” 再会“安娜”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娱乐A21初见“罗丹” 再会“安娜” 2017-07-20 2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