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徐玉玉案”判决具有标杆意义
朱昌俊
  朱昌俊

  在电信诈骗治理的进程中,人们不会忘记徐玉玉这个名字。19日上午,曾引起全国关注的“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在山东临沂中院一审宣判,主犯陈文辉因诈骗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六名被告人被判15年到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去年8月21日,因被诈骗电话骗去本要用于上大学的9900元,临沂高三毕业生徐玉玉伤心欲绝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随之引发全国关注。时隔近一年后,该案的主犯被判无期徒刑,其余被告也领刑3到15年不等,法庭作出的这一顶格处罚,为“徐玉玉案”画上了一个可堪告慰的句号。徐玉玉的父亲听闻判决结果,说了3个字:“还可以”。

  在“徐玉玉案”发生后的这一年中,围绕着电信诈骗治理,从制度到执法行动,都有了明显进步。如去年底,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诈骗致人自杀,将从重处罚;自2016年9月以来,全国电信网络诈骗已经连续10个月发案量下降。这些都反映出“徐玉玉案”作为电信诈骗的标志性案件,引起了治理层面的回响。

  但是,徐玉玉身后的现实世界中,电信诈骗并没有得到根治。电信诈骗案件不能像“徐玉玉案”这样引发全国关注后,才能得到执法部门的重视,这一常识依旧有重复的必要。相关部门在徐玉玉案件中表现出的积极治理姿态,还应继续导向常态化的治理联动。电信诈骗背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漏洞,还有待制度补缺。

  几乎所有的电信诈骗,都是建立在大面积的个人信息泄露基础之上的。因此,要真正根治电信诈骗,必须先从源头上保护好个人信息。虽然今年3月,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已正式写入《民法总则》,但个人信息保护,如何从规定导入现实,从注重事后严惩升级到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并重?这些还有赖相关信息保护规定的细化与执法的完善,以避免死角,扫除盲区。

  随着治理的跟进,电信诈骗犯罪手段本身也在“进化”。电信诈骗与网络诈骗的混合、交叉,犯罪手段的日益专业化、团体化、产业化,也要求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和预防,在执法强度与技巧上都应与时俱进,做到多部门联动配合,实现打击的精准化、预防的系统化,以降低犯罪人员的侥幸心理。

  置于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社会进程中,“徐玉玉案”所树立的法治标杆意义,显然更需在具体的治理行动中去兑现和落实。就像孙志刚事件推动了收容制度的废除,呼格吉勒图案的昭雪加速了冤假错案纠偏的进程,人们也期待“徐玉玉案”,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电信诈骗的根治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升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9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好吃周刊
   第A28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30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广告
“徐玉玉案”判决具有标杆意义
赏罚分明
甭管共享啥,安全别丢下
“薛甄珠”你认识吗
九牛变一毛
相亲角看角逐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徐玉玉案”判决具有标杆意义 2017-07-20 2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