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张”为何这样红
秦来来
  秦来来

  马志伟、张建珍两个苏州的评弹演员,赤手空拳,跑到天蟾舞台说长篇《沈万三》,连演15天,千余座位的天蟾舞台,居然有了7成左右的上座,可算大功告成。

  今年7月份,上海天气热得早,持续高温没能够阻挡新老听客近悦远来。听客当中有从崇明“渡海”而来,不惧路上花费4个小时;有从奉贤远郊赶来,因为不愿长途奔波,宁可在市区借宿旅馆,笑称自己是“文化之旅”;更为夸张的是,二十多位苏州听众专门“组团”,由苏州直奔上海天蟾舞台而来。

  这档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沈万三白手起家,终为富豪,其奋斗不息的励志篇,成为都市白领仿效对象;上海人每每去周庄,“沈厅”古宅亦是必访之处;满大街的“沈万三蹄髈”,早就耳熟能详,早已尝之。

  这些因素都“讨好”着上海人,加上15回书,“赌妻”“赎姑”“见宝”“遇奸”等名称,足见全书情节曲折,三番四复,很有诱惑。

  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常听常新,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事实上,“百听(看)不厌”只是形容,即便像蒋月泉这样的大师,他的长篇《玉蜻蜓》,真正听过100遍的人也许不会有。只有不断地推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新作品,才能留着老听众,招徕新听众。《沈万三》这部书,是弹词名家陈平宇先生的“遗作”首次面世。讲的是沈万三小辰光母亲早逝,父亲忙于生意而疏于对沈万三的管教。少年沈万三终日流连烟花、赌馆,后来偶遇铜匠铺女儿翠姑,两人一见钟情。无奈两人的爱情因门风家规而历经磨难。最后,沈万三在翠姑的帮助下浪子回头,改邪归正。饱受流离之苦的两个天涯沦落人终成眷属,苦心经营,最终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商,并无偿援助明太祖朱元璋建造皇城而名扬四海。

  张建珍形象素美,唱腔甜润,擅唱祁调、俞调、蒋调。早在2008年,上海电台在外交部举办评弹演唱会,我就把她作为特邀的优秀演员一起北上,与上海的优秀演员毛新琳搭档,弹唱《秦香莲·寿堂唱曲》,受到好评。

  2010年7月,马志伟、张建珍在上海长艺书苑弹唱长篇《血腥九龙冠》,倍受上海听客的追捧。据说因为观众实在太多,以致场方不得不将没有座位的观众安排至隔壁场所,通过电视屏幕观看“实况转播”。这也成为上海书坛的一大美谈。

  2016年央视春晚,靓丽、精致的张建珍与儒雅、大气的高博文,三弦轻拨,琵琶曼弹,在“等格里格登”的妙韵声中,一曲“山水中华美”从他们嘴中浅吟低唱,透过央视春晚的平台,把这美妙的声音传向五洲四海,赚足了全球华人同享醉人音韵的人气。

  毫无疑问,说长篇,是一个评弹演员的立足之根,看家之技,扬名之本。

  蒋月泉没有长篇《白蛇》《玉蜻蜓》,杨振雄没有长篇《西厢》《长生殿》,开篇唱得再好,也是枉然。

  且看马、张双档演出,男着长衫、女穿旗袍,上手三弦、下手琵琶,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标准的评弹演出配置。没有“设计”的灯光,没有特别的舞美装置,除了男先生手中的扇子和女先生手中的手帕,台上没什么道具。马志伟说表松弛老到,噱头入肉而脱俗,娓娓道来,带你入书;张建珍气质出众,音色甜润,每起脚色专注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他们通过传神的表演和绘声绘色的说唱,便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听客面前。夫妻档配合默契,掌控有度,人物传神,悬念吊足。

  马、张的成功,来自于对传统艺术的信念,对“一桌二椅”的坚守,对前辈艺术的传承。他们不搞花里胡俏,实实在在说书,以评弹“说噱弹唱演”的优势换来人气,换来票房。

  “献给勉励评弹演员坚持说长篇的前辈们”,这条横陈于剧场正中上方的条幅,正是“马、张”档的心声与实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海上丝绸之路”抒怀
“马、张”为何这样红
天涯客·瑞鹤图(帛画)
不识“抬举”
最长的一夜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不妨问句“您几位”
带小外孙的体会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马、张”为何这样红 2017-07-26 2 2017年07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