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孙从日本来,两岁半,昵称小猪猪,在似懂非懂之间,常有些发噱的言行,让我忍俊不禁。
他会脸朝门背后站着说:“小猪猪躲起来。”我故意问:“小猪猪,你在哪里?”他大声回答:“在这里。”我上前一把抓住他搂进怀中,他“格格”地笑个不停。我逗他说:“小猪猪傻乎乎的。”他连连点头。几次反复后,他觉得这不是什么赞语,于是反驳道:“不是的。”带他去滑滑梯,他会不知疲倦一次次地走上楼梯,然后滑下去。一次,他看见另一个稍大的孩子在奔跑,也努力地跑动起来,嘴里说“小猪猪快”,结果落后了,不由放声大哭。我安慰他说:“来,外公跟你比赛,看谁跑得快。”我装作输给他,他不禁破涕而笑。带他上儿童乐园坐小火车,他会举起右手做出拉汽笛的样子,嘴里发出响亮的“呜呜”声,稚气十足,憨态可掬。在家里,我们一起画画,听听网络音乐,高兴时他会两只手学着在桌上弹钢琴,或跑到床上去翻筋斗,有模有样的。
俗话说:“隔代亲”,原因在于这样年龄的孩子还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不像儿女一辈会同做父母的时不时地产生龃龉或闹矛盾,无论从外表形象到言行举止,确实惹人喜爱。老年人的身体和精力越来越衰弱,并且终将化作一缕轻烟而去,未免在隐隐中感到生命的世代延续体现在第三代身上,故此对他们青眼有加。
带第三代确实有不少快乐的地方,但时间一长也很累。首先是整天提心吊胆的,得注意他们的安全。现在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很少,十分金贵,万一有什么磕磕碰碰,难以向他们的父母交代。其次是代际之间的时间距离越拉越长,像我和我的老伴竟不知不觉快到了奔七的年龄,想想也可怕,照顾孩子常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在这一过程中,当然也会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去影响他们,这难免会同做儿女一辈的教育方式发生碰撞。只要老人不是太离谱,做儿女的应当对父母多一些谅解,说话客气和婉转一些。反过来说,做老人的也不要太多地干涉儿女如何教育他们的孩子,这样皆大欢喜。成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更感父母恩。
说到底,这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在江湾公园,我和老伴遇见三个同我们一样带着第三代孩子的老人,向他们打听一下感受,都诉说着快乐和疲累,也有说是一种责任的。在报上看到,还有老人带孙辈带出焦虑症来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待了一个多月之后,小外孙回日本了,我和我老伴时常想念他。在视频中看见他,他尚只能口齿含混地喊着“外公,外公”,让我感动而又爱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