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识“抬举”
李榕樟
  李榕樟

  到一座名山旅游,刚进山门,导游便告知“索道今日检修,要登山,自己走。”

  “先生啊,上山很累的,好多路呢,我们把您抬上去怎么样?”恰在这时,三三两两的轿夫找上来,个个笑容可掬。

  我觉得新鲜,一番讨价还价,坐上了轿子。我被腾空抬起后,一下子成了大家视线的焦点。同行的纷纷学着雀巢咖啡广告的腔调笑问:“味道怎么样?”

  看身边的登山者拄杖登攀,个个气喘吁吁,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而坐在轿子上的我,优哉游哉,或遥望或环顾,美景处处,尽收眼底。感觉确实是好,自我虚荣的气球升了空,简直就有几分陶醉,

  人说百步无轻担,可脚杆细得像秫秸的抬轿人,走得却不比空手的登山者慢。同伴中多个心眼的,把包啊衣服啊什么的往我怀里塞,边塞边对抬轿的说:“这些东西本来是他的……”我呢,来者不拒,嘴里喃喃道:“哎,是的,是的。”

  拾级而上,怡然自得之际,忽觉轿子晃动起来,接着又听轿夫一前一后说:“先生,给点小费吧,很吃力的。”“小费可不能太少噢,80元总是要的。”

  工钱总共才200元,小费却要80元?

  我不言语,轿子随之颠晃得更厉害。下坡路走台阶,坐在轿椅里竟像要被倒出来。瞥一眼路旁,万丈深渊斧削刀劈,我不寒而栗,只得爽快答应:“80元就80元吧。”

  “咦——离山顶还远着呐,咋就不上啦?”岂料我刚答应付小费,轿子就停了下来。

  “说抬你‘上去’啊,可没说‘到山顶’哟。快付钱!”轿夫们边说,边早将手伸了过来,先前可亲的笑脸变得布满凶相。

  重新走在登山路上,原先挂在嘴角的逍遥、自在全被懊恼、沮丧的心绪所替代。脑海翻腾:言而无信,抬轿的是过分了点,但游山,还是迈开双脚自己来爬为好。靠山吃山的山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的“城市佬”,难道不会有嫉妒乃至忿忿之情?谁让你还敢这般得意忘形呢!在城市里,我们对外来打工者又是否个个公平,有无克扣工资、拒付保障金之类呢?

  国际往来讲求诚信,城乡百姓之间何尝不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海上丝绸之路”抒怀
“马、张”为何这样红
天涯客·瑞鹤图(帛画)
不识“抬举”
最长的一夜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不妨问句“您几位”
带小外孙的体会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不识“抬举” 2017-07-26 2 2017年07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