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札
邵燕祥
  邵燕祥

  宋代极可敬爱的老诗人陆游,大约六十多岁时,在家乡山阴镜湖边上建了两间茅屋,起名叫“老学庵”,该是读书写作的地方吧。他在一首诗的注脚里说,“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

  说到秉烛,在我读到关于“老学庵”这一则旧事之前,只曾读过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开头的话:“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那是珍惜华年、及时行乐的理由,一伙人前呼后拥,呼啸歌吟,趁着酒兴,直闹到深宵夜半的光景。

  这跟旷老师所说的秉烛夜行,完全是两码事。旷老师是从事音乐教育的,一定到老听力不衰,但是盲人,腿脚也未必很利落了。这时让他秉烛夜行,颤颤巍巍,怕风吹烛灭,而短小蜡烛,光晕朦胧,聊以引路,一脚深,一脚浅,终不免深感迷茫,正好来形容“老而学”的困境。

  我是“少年易老学难成”,年轻时坐不住,没好好读书。到了望六之年,一旦忽然放了读书假。却积习难改,还是东瞧瞧西看看,但总是做读书状了,而且做认真写笔记状了。几乎逐日有所得,确是记给自己看的,按写作顺序编了号,也有自我督促之义。

  此即我之一度“老而学”也,谨将当年所存,题为《秉烛日札》(书名之后有改)。每一则写的时候都是全心全意的,望今天的读者勿以粗浅而笑之。

  《闭门日札》(系“名人读史笔记”丛书)自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阅读上海100胜30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广告
日札
火热的快递
妈妈在抗美援朝的岁月
夏日瓜菜
西藏八廓街(淡彩)
从上海出发的解放军空降兵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日札 2017-07-31 2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