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高雅婷 浦东新区惠南镇西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浦东新区党代表。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书记,她面对居民们对她工作能力的疑问、基层问题的繁杂、新环境的陌生等挑战,不回避,不退缩,实现了从一双高跟鞋到平底鞋,从一口普通话到南汇本地话,从满腔热情地开展活动到用心听用心做的基层工作三大转变。党总支被评为2016年度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浦东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单位。居委获得2016年上海市自治家园示范点等光荣称号。
“在吾伲南汇话中,‘闲扯扯’相当于北方的‘唠嗑’,像我们日常工作中,与居民们多些‘闲扯扯’,有时候比发朋友圈还有用。”浦东新区惠南镇西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高雅婷说,“我们积极转变原先‘居委发动、居民参与’的传统模式,挖掘和培育社群领袖,让居民关心的事、喜欢的事在社群领袖的带动下,有举措落实,有活动载体。”
自称“大妈”的80后
2012年底,在惠南镇党委的安排下,“80后”的高雅婷来到西门居民区担任党总支书记,成为了惠南镇各村、居中最年轻的书记。在日常工作中,她总是喜欢称自己是“大妈”,这样能跟居民更加打成一片。
在高雅婷看来,在社区居民中要形成从我做起,爱自己的小家,从身边做起,实现“四自”即自觉、自愿、自发、自治地热爱社区大家庭,激发居民对社区发展的参与热情,为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共同努力,“居民区党建工作只有‘做实’,才会有凝聚力和生命力。要更专业更便捷服务居民,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使广大居民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通过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转变‘要我做’到‘我要做’,为社区治理增加更多力量。”
老小区“众治家园”
西门居民区地处惠南镇老城区,下辖10个小区,区域内共有居民2650户,实有人口约7000人左右,分设48个居民小组。西门居委有老小区的显著特点:老党员多、老同志多。加之区域内有一所热门的小学,“学区房热”也吸引了不少年轻家庭。社区总体呈现“一老一少两头热闹”的特点。
“在我们的自治工作探索中正是有了三种人的支撑,形成了三个抓手:以社群领袖和文艺骨干为主的‘老沈工作室’,以党员和热心群众为主的‘党群三大理事会’,通过‘三最家庭’创评应运而生的年轻人群体‘小青圈’。”高雅婷说。
拿起鼓,带上锣,举起小彩旗,以文艺演出的形式传播文明的种子,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到社区居民和群众中;坐下来、谈谈心,喝上三杯茶,用“接地气”的贴心话解开邻里心结。“老沈工作室”是西门居委內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其他居委也有不少文艺团队,但是我们不仅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更是要通过活动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居民们。”“老沈工作室”创始人沈玉良老人说,“党群融合、草根治理,是我们这里的最大特色,高书记平时经常和我们讨论各种活动的形式,特别是每周三的党员主题党日和便民活动日结合在一起,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
架起居民连心桥
“现在不少商业机构往往会通过发放小礼品,来“噱”社区中的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有时候一个鸡蛋、一袋米就有可能骗掉老年人上万元,因此我们就想,能否通过我们自己发奖品来留住老年居民呢?”高雅婷说,“在我们每周三活动日中也会发放一些小奖品,但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居民来参与。”
西潭新村是西门居民区中的一个敞开式小区。过去,由于小区没有门卫,停车秩序比较混乱。小区内的居民为了争停车位也经常纠纷不断。居民私装地锁屡禁不止。私装地锁后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乱停车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当时,高书记召集我们商量如何来处理,有人提出让物业或城管来拆除,但是高书记觉得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居民们的反感,在她的建议下,我们通过做私装地锁居民的思想工作,劝他们自行拆除,了解他们想法及建议,提出了治标治本的方案,最终通过安装活动桩的方式解决了问题。”“老沈工作室”的骨干孙爱国老人说。
“在‘老沈工作室’中有9名骨干成员,他们每天都会轮流值班,成为了我们居委为民服务的好帮手。”高雅婷说,“当时我们居民区有一户人家在一楼有违法搭建,‘老沈工作室’的骨干马水莲老人,跟户主曾经是同学,于是一次次上门去做工作,在了解到这位居民的困难之后,还主动联系律师进行帮助,这位居民非常感动,主动配合拆违。”
在沈玉良老人看来,“老沈工作室”架起了居委会和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有一次居民打电话给我们,说闻到一股糊味,我立刻召集在工作室的5名人员,循着居民反映的糊味奔去。一路从12楼往下一层一层找,另一路从一楼往上一层一层找。最终,在中间的6楼,找到了飘出糊味的人家。原来是主人烧东西睡着了,结果烧干了锅子,差点引起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