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交通运输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降低事故率~~~
上海交通运输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降低事故率~~~
上海交通运输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降低事故率~~~
上海交通运输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降低事故率~~~
上海交通运输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降低事故率~~~
上海交通运输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降低事故率~~~
上海交通运输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降低事故率~~~
     
2017年08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交通运输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降低事故率
打开“千里眼”,运输车违规哪里逃
曹刚
  本报讯(记者 曹刚)“江苏,一辆危险品运输车超速。”“河南,那辆集卡在禁行时段不休息。”在上海交通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中心,不时传出提醒声。遍布全国的营运车辆化身屏幕上闪烁的小点,被千里之外的工作人员24小时守护。一旦发现违规,监测中心立刻通过运输企业联系到司机,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日前举行的道路运输重点营运车辆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建设推广研讨会传出消息,上海2000多辆省际班线车、8000多辆省际旅游包车、7000多辆危险品运输车和2.8万辆总重12吨以上货运车已纳入第三方监测平台。成立3年多来,平台电话提醒企业约80万次,发送短信约75万条。2016年总报警量与2014年同比下降31%;2016年的安全死亡事故与2014年同比下降43%,违规及事故均明显减少。

  省际旅游包车、班线车和危险品运输车,俗称“两客一危”,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多人伤亡的惨剧。按规定,运输企业必须为其投保承运人责任险。这曾是保险公司最头疼的险种之一,因为事故密、赔付多,入不敷出。

  交通运输部规定,2011年8月1日起,“两客一危”出厂前应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千里眼”技术诞生多年,但由谁来用很有讲究。完全依赖政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未必见效;指望运输企业,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管理往往不严。

  保险公司是合适的“第三方”,因为有动力——做好监测,可减少赔付,迅速止损。2014年1月,上海环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牵头执行,联合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共同出资建立第三方监测平台。保险行业首次主动融入交通运输行业风险管理,变“事后被动赔付”为“提前防控风险”。承运人责任险赔付率从2014年前最高时的165%,降到了2016年的15%。

  “新模式让三方共赢——减少赔付,保险公司扭亏为盈;减少违规,运输企业更安心;减少事故,乘客出行更安全。”上海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旅客运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兆增认为,新模式适合推广到外省市;在本市其他高风险行业,如建筑业,也可尝试借鉴,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降低事故发生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09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 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6版:亲子阅读/ 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打开“千里眼”,运输车违规哪里逃
未来科学家
教授当“导游”,约吗?
网友称孩子送医“治疗”后成脑瘫
商家搭“临房”扰乱地铁口秩序
《海派中医》系列纪录片发布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打开“千里眼”,运输车违规哪里逃 2017-08-27 2 2017年08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