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从海底捞致歉信圈粉说起
何小手
  何小手

  不会写道歉信的公关专家不是好老板,这句话不是调侃,企业遇到负面新闻需要及时应对,同样的意思,如果表达合适、态度诚恳,事件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就会降到最低,甚至可能收获点赞。最近部分海底捞门店被媒体曝出存在卫生安全隐患,海底捞随后发布致歉信,因为其应对得当受到网络广泛转发,海底捞的企业形象,尤其是追求极致服务的社会印象,似乎再次得到强化。

  海底捞在致歉信中主要表达了三点意思,一是承认媒体曝光的问题,二是表明态度,对事件感到“十分惭愧和自责”,三是针对事件后续的处理,表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从企业危机应对的角度看,它面面俱到,正面回答了外界疑问,但只能说是一种正常、合格的应对。可能海底捞方面也没想到,这样正常但无特别出彩的应对,竟成功圈粉,一起负面事件却成了企业的另类广告。

  致歉信收获好感,背后大致有两点原因,一是食品安全几乎成为普遍性难题,人们能容忍的错误似乎越来越多,企业只要姿态到位,问题往往就会被忽视。尤其是,过去很多企业遭遇负面事件,做出了不少糟糕应对,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企业的危机应对稍微正常,能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责任感,人们就倾向于原谅企业的错误;二是海底捞公司过去打造并呈现的企业形象影响了人们的判断,致歉信强化了“海底捞重视服务”的外界印象,所以致歉信公布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的确是一家尊重消费者、追求精致服务的公司。

  可服务与食品安全毕竟是两回事,再好的服务也不能掩盖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海底捞的致歉信收获大量点赞后,很快就有纠偏的声音,批评者惊异于消费者的这种反应,认为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起负面事件曝光的问题不应因为一次合格的应对就被忽视,太强调所谓的危机公关,只会本末倒置。有批评者质疑:知错就改这是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还需要表扬吗?确实,并非所有的负面事件都可以通过危机公关来解决,很难想象如果通过一封致歉信就可以收拾人心,企业是否会有动力去追求食品安全。

  很多企业愿意在危机应对过程中费心思,网络舆论的繁荣景象让他们明白,洞悉网民心理,写一篇辞令讲究态度诚恳的致歉信,应对合适,就可以转危为安,甚至可以借助负面事件进行自我营销。这是一种极坏的公关文化,让人悲哀的是,如今却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企业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消费者也不自觉地把太多精力用于关注所谓的企业应对。一封致歉信撑不起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外界不清楚致歉信之外的应对是否会落到实处,对于海底捞而言,对于外界的点赞,还是多一份清醒为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58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8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对消费“慰安妇”惩前是为了毖后
法不责众?
打开后厨,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自助超市”不是道德试纸
自助火锅
从海底捞致歉信圈粉说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从海底捞致歉信圈粉说起 2017-08-28 2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