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的电影档火爆异常,《战狼2》不但创下票房奇迹,更点燃了国人心底的爱国热情。相比之下,电视荧屏则显得较为乏善可陈,除《我的前半生》激起一丝舆论涟漪之外,许多剧目播出之后,都悄无声息。反观《河神》《春风十里不如你》《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等网络自制剧则大受欢迎,而《楚乔传》的播放量竟然达到了惊人的300亿。
曾几何时,网剧在很多人眼中还是不入流的代名词。的确,在初创阶段,网剧多以生活场景、低成本小制作为主。其中搜狐制作的“屌丝男士”“屌丝女士”系列、万合天宜制作的“万万没想到”系列,目标观众定位准确,也收获了不少粉丝。
然而,有一些剧目也被人吐槽制作粗糙,靠烂俗的桥段博出位。这一阶段的网剧尚处于发展的“冰河期”,当然,创作团队已经意识到想要让网剧融入主流市场,还得深耕剧本、立足创作基础、挖掘优秀人才,入心入脑搞创作。
2015年起,厚积薄发的网剧摒弃了传统电视剧“没有大咖不敢卖”的积弊,轻装上阵,很快就从市场规模、用户数量、制作品质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6年,中国网剧市场年总播放量达892亿,较2014年翻了三番。没有“流量明星”、演技面瘫的小鲜肉,有的是名不见经传却用心演绎角色的新生代演员;没有动不动就瞧不起观众的“大导演”,有的是愿意拿电影标准制作网剧,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死磕的后起之秀;没有抠图、替身、“用1234念台词”,有的是反套路、开脑洞、年代代入感极强的精致布景……
资本市场目光精准,早就盯上了这样的变化。走出“冰河期”的网剧,迎来了热钱蜂拥而至的“火山喷发”阶段。这一点,从不断高企的制作成本上可见一斑:《暗黑者2》的制作成本超过了2000万元,《无心法师》达到4000万元,《心理罪》也有3000万元;《盗墓笔记》已达到每集300万元的地步,算得上是大制作了。然而,爆炸式增长也带来一定的隐忧,那就是网剧制作规模超过市场的承载力,可能会重演传统电视剧有人拍没人看的产业误区。
从“冰川凝结”到“火山喷发”,“冰与火”的网剧时代的转变,意味着“内容为王”的价值导向正日益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拥有更为年轻受众群体、更为成熟上下游产业链的网剧制作模式,也更接近未来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当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网剧制作的“蓝海”时,更应当防患于未然,避免重蹈传统影视制作过程中重IP轻质量、重明星轻剧本、重营销轻口碑的诸多弊端,“戒急用忍、行稳致远”,多出精品力作,丰富民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