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该给家长群“减负”了
左妍
  左妍

  开学不久,多个微信公众号和媒体就不约而同置顶了“家长群里的戏精们”。什么叫作“戏精家长”?总结一下,会发现他们有以下特点——

  第一,阿谀奉承。班主任哪怕仅仅是布置作业,发个通知,下面也要回复“老师辛苦了”,还带一串玫瑰花、大拇指、爱心表情。

  第二,话多戏足。经常在群里带起一波话题,有晒娃的、拉投票的、组团购的,还有各种育儿心得。

  第三,见风使舵。观点、立场经常会随老师的态度或话题的发展变来变去,还总能滔滔不绝说出一番大道理。

  如今,绝大部分班级都有家长群。发通知、反馈信息、咨询问题省时省力;坏处当然也不少。有些微信群,绑架了老师和家长,或者成了个人秀的舞台。老师和家长都很矛盾,一方面需要积极的家长,另一方面,太用力往往会造成新的负担。据我所知,有的老师放“狠招”,只建QQ群,并设置“禁言”,只允许群主说话;有的家长则希望,微信群可以推出“只看某人消息”“不看某人消息”的模式……

  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对群里的“戏精”还是比较宽容的。但微信群也是一个公共场所,如果缺少规则意识,发图文毫无禁忌,其实是一种误解;其次,不少家长出于教育焦虑情绪,在群里不断讨好教师,让其他家长无所适从、焦虑倍生,最终形成了“群内恶性循环”。

  我在自家孩子的托儿所班级群看到,一个妈妈希望老师多拍吃饭、游戏、睡觉的视频,分享给家长。可换位思考,面对那么多哇哇大哭的新生,老师疲于应付,哪有时间一一拍视频?而且,一直在拍摄会影响教学,更成为老师的负担。碍于情面,这些话在群里也没人说。

  是时候给家长群“减负”了。由老师或者家长牵头,制定一个“群规”即可。比如,不得在群里发布任何拉票、团购、推销信息;晚上9点后没有重要事件不再发声;每个孩子只能两个家长进群;不发无关的链接等等。

  将时间浪费在家长群,不仅不值得,还惹人烦。微信群只是家校沟通的一种渠道,若是真心为了孩子好,还是尊重、配合老师的教学,多关注和陪伴自家孩子的成长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73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旅游
   第A3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第A45版:旅游资讯
   第A46版:旅游资讯
   第A47版:旅游资讯
   第A48版:旅游资讯
幼儿教育功利化是“迫害孩子”
该给家长群“减负”了
读懂“后排的掌声”
每个人都应对“灰色兼职”说不
笔歌墨舞图
做一名身体力行的“引路人”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该给家长群“减负”了 2017-09-12 2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