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读懂“后排的掌声”
徐文秀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有一个情节。科技部部长万钢回忆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作完报告后,对万钢说,你观察到没有,和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掌声,是从后面往前边来的,楼上往楼下传的。万钢也观察到,后面坐的是年轻的科技人员,他表示要从掌声中感受到科技人员的期盼。对于各级干部而言,应该学会听懂“台下的”掌声,从中读出“后排掌声”的含义,读出干事的方向。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掌声,也从内心里渴望“掌声响起”。然而,现实中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掌声是一些人自己刻意营造和人为渲染出来的。有的是靠前排的人领掌,后排的人被裹挟着跟掌,此刻的掌声是带出来的,它更多是一种吹捧声、迎合声、附和声;有的则靠哗众取宠、卖弄噱头博得掌声,此刻的掌声纯粹是要来的、哄来的。应该说,这些掌声的含金量是不够的。

  掌声是心声,也是民声。通常看,“后面”或“楼上”的,更多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喜怒哀乐、冷暖甘苦从掌声的多与少、先与后中能够折射出来,掌声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后排的掌声”既是风向标,又是晴雨表,也是温度计,它像一面镜子,照出群众是哭还是笑,是乐还是愁,照出我们工作的好与坏、优与劣。

  读懂“后排的掌声”,要悉心倾听。我们的改革也好,各项工作也罢,要特别在意和观察“后排”的反应,不能以为只要有掌声就可以了,把“后排的掌声”不当回事。忽视或不重视“后排的掌声”,那么“后排”迟早会出现抱怨声,说不准哪一天还会听到一片喝倒彩声。

  读懂“后排的掌声”,在于赢得群众的掌声。“后排的掌声”怎么来?一句话,靠各级干部实实在在干出来,在广大群众真正有了获得感、幸福感之后响起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只要有了这份情怀,带着责任和担当,就能真真切切地听到和读懂“后排的掌声”,也能实实在在地赢得“后排的掌声”。(徐文秀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73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旅游
   第A3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第A45版:旅游资讯
   第A46版:旅游资讯
   第A47版:旅游资讯
   第A48版:旅游资讯
幼儿教育功利化是“迫害孩子”
该给家长群“减负”了
读懂“后排的掌声”
每个人都应对“灰色兼职”说不
笔歌墨舞图
做一名身体力行的“引路人”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读懂“后排的掌声” 2017-09-12 2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