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益组织长城爱心大本营的创始人,刘长城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公益慈善事业,通过开展常态化活动、项目化运作,使1200余名孤独、甚至厌世的残障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自强自立。
杭州“最美妈妈”徐琴把重度智障的儿子拉扯大,出于对特殊少年的担忧,她个人出资创办了江干区弯湾托管中心,成为26名智障少年共同的“妈妈”。如今,其中8人被安排在汽车生活馆,4个人在弯湾小超市。
贵阳“讨书的哥”余太湖坚持为家乡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牵线搭桥,通过六年的“讨书之路”,他已为金沙县的龙坝、岩孔、太平、石场等地的多所乡村小学捐建了图书室。截至目前,他已为40所乡村小学建立了40个图书室,累计捐赠书籍超过10万本。
自2007年第一次暑期支教算起,杨曦霆和他组织的滇西北支教团66次进入小凉山支教,跑遍山区各个学校,为学校筹老师,筹物资。从最初几个人的小团体,变成现在2000人的大组织。
……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CCTV慈善之夜”上,这些你或许并不熟悉的名字,因为他们赤诚之心和无悔担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敬重,被评选为“CCTV年度十大慈善人物”。他们的故事,涵盖了“环保”、“助学”、“扶贫”、“养老”、“助残”等等主题,每一个都代表了公益慈善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但他们的共同点也很明显,慈善不再是单纯物质上的捐赠,也不是文体明星的振臂一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慈善不仅是捐款和放款,也可以是具体的、精准的、及时的。
或许,我并不能很好地阐述“精准扶贫”。但我想用“CCTV年度慈善人物“的践行来定义,即帮扶者知悉被帮扶者的真正需求在哪里,以及了解他们致困致贫的原因所在。于是,每一份炽热的慈善之心,都能够专注于他们最熟悉或是最关切的领域。精准地找到最需要帮扶的人,而那些最需要帮扶的人,也由此得到最及时的帮助,实现命运的改变。如此,每一个善举才能得到最大的价值发挥。如此,才是慈善最本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