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吸引人才同时推进的,是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基地的深度调整。日前,三部委联合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提出将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按照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布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方案特别强调,坚持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统筹布局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解决现有基地之间交叉重复、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
回顾科学史,近代以来的国家科研机构,往往以“学科”作为建制基础。而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国防实力、国土安全、生态环境、公众健康等,往往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学科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每个单一学科受制于理论视角和方法手段等局限,都不足以单独支撑问题的解决与应对。汇集多学科智慧,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不仅需要以“学科”作为科研团队的微观知识基础,更需要以“任务”作为科研机构的宏观需求导向,汇集多学科优势,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捏沙成团、握指成拳,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组建国家实验室,就是剑指科研布局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形成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保障国家创新发展和战略安全。
筑巢引凤,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将迎来更多高水平团队,将汇聚成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支撑引领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贾宝余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