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给小费
卫蔚
  卫蔚

  中国人去美国,遇到最水土不服的事,“给小费”绝对能列入前几位。

  美国是“小费王国”,虽然这算是商业习俗、并无法律规范,但诸如餐馆、酒店、出租车、人工洗车、美容修甲等服务行业,是公认需要付小费的。仅以上馆子为例,在哪个州、进什么样的餐厅、几位客人用餐、吃的是啥……不同情境给不同金额的小费,完全要凭经验。给多了,自己心里不舒服;给少了,就得看服务生的冷脸。

  几年前曾在美国待过一阵子,那时服务行业从业者还颇有些“矜持”,索要小费往往以“您还需要什么吗”“你对我的餐厅/服务满意吗”等充满暗示性的话语“提醒”客人:该给小费了。如果你不“接翎子”,除了收到几个白眼以及不给换餐盘之外,倒也不会有什么尴尬情境出现。

  上月再赴美国,明显感觉美国人索要小费的风气,已经从暗示转向明要。譬如,主流社会传统上不付小费的行业开始“半强制”索取小费;曾经给不给都可以的出租车,如今不给小费就无法结账;有些做外带的咖啡店、蛋糕屋用iPad点单、付款,总金额直接加入15%-30%的小费,iPad上虽有“不给小费”的选项,但一来字如蝇头且在屏幕最角落,二来后面排队客人众目睽睽,如果不给,“压力”实在太大,很多脸皮薄的人只得掏钱了事。那些强调体面的知名餐馆,虽不允许侍者直接索要,但会在不告知食客的情况下,在账单中直接加收20%以上的小费。常有不仔细查看账单的客人再付一笔小费,成了“冤大头”。

  至于中国游客和华人新移民经常光顾的中餐馆,小费纠纷更是司空见惯。如今,很多自助式中餐馆的寿司吧、煮面吧和铁板烧,干脆直接写明——先付小费再给做。

  据说,强行索要小费的风气,从金融危机后期开始蔓延。因为虽然各项经济指标逐渐向好,但美国人手里的钱不见增多,外出上个馆子,消费税加上小费,要多支出10%,不愿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景况不佳使得服务行业竞争激烈,雇主们为了省钱,拼命缩减员工薪资,小费自然成了后者最看重的收入。

  当没有给小费习惯的中国游客遭遇强要小费的美国服务行业,如何互相理解、妥善处理,着实是“公民外交”的一堂重要课。或许,收取了高额团费的旅行社,应该多出点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0
   第A04版:随笔/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第A45版:旅游资讯
   第A46版:旅游资讯
   第A47版:旅游资讯
   第A48版:广告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取消家长签字是学校责任回归
给小费
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知识付费是门好生意吗
翻版“3Q大战”,受伤的还是用户
用完公厕后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4给小费 2017-09-19 2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