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推广“新零售” 勿忘老顾客
文澜
  文 澜

  最近,新零售的概念火了。2016年年底,美国亚马逊公司推出新型概念店Amazon Go,主打无人超市。国内阿里巴巴去年起打造盒马鲜生、天猫超市、天猫体验馆,同时入股银泰、联华超市等实体商家。而诸如“淘咖啡”“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各类“无人超市”也在国内近10座城市迅速铺开……

  一场从线上转向线下的零售之战,已经悄然打响。据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人民币,未来5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预计增长率非常可观。抢占这块市场蛋糕,无疑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做后盾、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红利做基础,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

  从定义上来看,新零售的关键在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主张从生产端转向销售端,用匠心打造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包括通过大数据预测消费趋势,“帮”消费者把购物车装满;借助高科技手段,把传统意义上的“买买买”,变成一场舒心的消费体验等等。

  虽然新零售的概念炒得如火如荼,可这场技术推动下的消费方式转变,却可能走得太快,把一部分老顾客忘在了身后。

  说一段笔者的亲身经历吧,我家附近有一家连锁超市,规模不小,生鲜产品种类繁多、价格实惠,备受老年顾客的青睐。每天八点开门迎客,正是蔬菜最新鲜的时候,超市里挤满了老年顾客。可超市偏偏在早晨客流量最大的时候,推广“无现金支付”,原本就缩减得没剩几个的收银柜台,只留下一个接受现金支付,这让老年顾客不知所措,浪费时间排了半天的队,最后还要重新排过。从超市的初衷来看,是想要提高购物结账的效率,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不但加剧了消费者的负担,还让不少顾客怨声载道。

  不容否认,近年来很多并非源自我国的技术创新,都在推广应用的过程成了世界范围内成功的例子,尤其是以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四大发明。但零售行业与人们柴米油盐的日常消费息息相关,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生活方式,在这一点上,技术推陈出新的前提必须是照顾到各年龄层的用户体验,不能跑得太快,把一部分老顾客丢下了车。

  技术的进步、商业的成功,也应当伴随着人性的关怀与温暖。这几天我看过一则视频,一位在某支付软件公司担任交互设计师的姑娘,借助自己甜美的声音,为软件录制音频提醒,帮助视障人士和街边的摊贩更好地享受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两相对比,有些商家在进行模式推广的时候,也应该多些人性的温暖,少些技术的冷冰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法谭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家装之窗
网络安全,不只是网络的安全
想到与做到
辉煌中国,印刻在普通人心底
智能抓取的信息推送应适可而止
带你傲骄带你飞
推广“新零售” 勿忘老顾客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推广“新零售” 勿忘老顾客 2017-09-22 2 2017年09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