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总在人的生命中回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中国西南的神奇边陲西双版纳,它曾经留下了数万上海知识青年的韶华时光,也因此成为他们梦回萦绕的地方。姜樑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2011年,我由组织委派赴西双版纳挂职,由此踏上了前辈知青的青春故土,也走进了那段难忘的历史,一代上海儿女的青春历程以及由此而结下的沪滇情谊,深深地打动着我。从姜樑的散文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书名,就可以折射作者对那块土地深深的情结。而这本散文集把当年的岁月和记忆,委婉地片片串起,也让我把自己的工作履历和当年知青的情怀串接了起来。
翻开书页,犹如翻开始自四十余年前的青春画卷———数万上海儿女启程南行,他们穿过江南的平原沃土,翻越西南的崇山峻岭,历经五天五夜的行程,来到了遥远的西双版纳。他们遽然面对的是热带丛林的骄阳瘴疠、是偏远地方的艰苦贫乏,更是自己茫然未知的人生道路。伐木、烧砖,割胶、砍坝,他们在深山密林中、在烈日骤雨下,挥洒青春的汗水,接受命运的挑战,城市青年很快成为了做工干农活的行家里手。与此同时,书本、音乐,思辨、交流,再贫瘠的环境也阻挡不了青年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作者几乎从来到西双版纳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用真切质朴因而动人的文字,生动记述着知青的生活;而这生动持久的笔墨,也正记述了姜樑以及他们这代知青历练成长的过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是他以深切的人文情怀对这里所做的赞美,更是对自己青春的一种回眸,意味深长。在边疆的各个岗位上,姜樑与许许多多知青辛勤耕耘、施展才华;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他们坚韧地成长、执著地前行。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他们成为了建设新时代的中坚力量。
捧读《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心中颇多感慨,老一代知青,从年龄经历和精神意志上,是我们双重意义的前辈!
昔日,上海儿女用青春的双手,栉风沐雨地开启山林,曾经的知青农场为西双版纳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医疗、教育发展基础。西双版纳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天然橡胶产地,云南省举足轻重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时至今日,前辈知青仍然始终关注着边疆的建设。姜樑担任浦东新区主要领导后,开启了沪滇合作交流的新篇章。2011年底,为落实沪滇两地间的合作交流,上海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浦东,与正处跨越发展阶段的西双版纳缔结了友好协议。记得那次我陪同西双版纳代表团造访浦东,得到了曾经是云南知青的姜樑区长的热情接待,在完成了师资交流、医疗援助、乡村扶贫、产业合作等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协议签署、架起了沪滇合作交流的新桥梁之后,姜区长又陪同代表团参观浦东市容市貌,积极为边疆建设出谋划策;那言谈举止中流露的诚挚情感,自然间哼唱起的傣乡歌曲,让西双版纳访沪一行包括一些傣族同胞感动不已,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位老知青正代表着上海与西双版纳的血水浓情。这种情形,也让我这个以西双版纳为第二故乡的上海青年深受感动。遵循当年知青的踪迹,我们新一代上海儿女与西南边陲的故事正在延续,上海与西双版纳也正延续着新的情缘。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取自一首描写西双版纳的歌曲:“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上海儿女在这个地方,用真情灌溉了他们永不凋谢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