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到,你是否出现了痘痘、口腔溃疡、口角炎、牙龈肿痛等,有时还伴有便秘腹胀、尿频尿急等症状?对此,黄浦区中心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郑期炜表示,这都是上火“惹的祸”。
郑期炜介绍,“上火”原因非常复杂,工作压力大、追求辛辣刺激食物、睡眠不好等,加上秋季干燥,人体更易“上火”。然而,无论在中医还是西医的名词术语中,其实都没有“上火”的概念。西医把所谓“上火”的症状看作炎症反应,多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有些口角炎与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而中医则认为,它们可能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不同脏腑“降火”也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辨“实火”、“虚火”。郑期炜表示,若使用针刺或按摩相关穴位均有一定讲究,药物有属性配伍,需寻求专业医师辨证治疗,不可盲从。
“肝火旺”常表现为情绪易怒,伴口苦咽干,目赤肿痛、眼屎增多。可按摩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的功效,平时可食用决明子和菊花缓解。
“心火旺”常表现为失眠心烦、舌红面赤,口舌生疮,或有尿赤灼痛。可按摩神门以及内关穴位,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平日可食用金银花及莲心。
“胃火旺”常源于湿热内蕴,如过食膏粱厚味、辛辣刺激品或肝郁气结所致胃痛,口臭苔黄,牙龈肿痛,或消谷善饥,便秘腹痛。可按摩中脘及天枢,皆有疏调肠胃、消食行滞的功效,日常可服用黄连缓解。
“肺火旺”常表现为咽喉肿痛,喘咳痰黄。可按摩少商及列缺,有清热宣肺利咽的功效,日常可食用百合及杏仁。
有一说“肾火都是虚火”,常因肾阴虚所致,表现为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可按摩太溪、肾俞两穴,可缓解耳鸣耳聋、肾虚腰痛或泌尿生殖疾病,日常应多食肉苁蓉和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