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样的难题不需要答案
陈世旭
  陈世旭

  一位黑人青年作家写过一个儿时听来的故事,说是一个猎人瞄准了一只树上的猴子,正要扣动扳机,猴子说,如果你开枪打我,你母亲就会死掉;如果你不开枪,你父亲就会死掉。讲故事的人最后问:“如果你是那个猎人,你会怎么做?”

  作家说,他们村里的小孩每年都会听到这个故事。讲故事的人往往都是村中的长者,他们常常会当着孩子父母的面,给孩子们提出这个问题。每个孩子都被要求回答,但从来没有人回答过,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在场。讲故事的人也从来没有给出过答案。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是一种让人揪心的困扰。

  事情当然绝不会到此为止,孩子们不可能听完就完了,相反他们会比听任何故事都认真一百倍地集体讨论,想出尽可能多的既能过关、又能避免父亲或是母亲死亡的答案。这位作家同自己的小伙伴商定的答案是:不打猴子,打别的动物,比如鹿。但结果是照样被否定。

  类似的问题,我们也并不陌生:一个男人同母亲和妻子一块坐船,船翻了,他的母亲和妻子落水,最先被救的当然最有生还的可能,他该先救哪一个,母亲还是妻子?

  这问题谁能回答?即便有了答案,谁又能说出口?

  生活中,母亲和妻子同时翻船落水的事或许有之,但猴子开口为难猎人的事肯定不会发生。黑人青年作家这篇题为《开枪的选择》的文章让我觉得又可爱又伤感:

  觉得可爱是因为他还真的给出了那个难题的答案。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

  “对这个问题,我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自认为合理的答案,不过从来没有跟其他人讨论过,怕伤了妈妈的心。我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我是猎人,我会射杀那只猴子,这样它就不会让其他猎人陷入困境了。”

  觉得伤感同样是因为这答案——为了让所有人永远不致陷入困境,不惜以母亲作为牺牲。这是怎样的人类情怀。作者是80后,12岁被抓去充当职业军人,成为杀人机器,过着血腥的生活。后来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救助下,完成了高中学业。而今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儿童权益部门担任公职。他在文章的结尾写出这样一个答案是可以理解的。

  而我的认识是,无论是这个古老的非洲故事,还是我们那个玩笑的话题,其所提出的难题其实是并不需要答案的。

  那些问题,与其说是对良知的一种挑战、一种拷问,不如说是对良知的一种锤炼。它要求于听故事者的,仅仅是记住——记住保持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良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98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新民印象/目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邂逅郭老
这样的难题不需要答案
无聊噻
等着你
窗外丝路(油画)
“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这样的难题不需要答案 2017-10-10 2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