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突如其来的一级空中特情
事实上,在采访中,关于本大队飞行员的任何话题,丁玉清都不需要翻本子,他能纤毫不差地想起很多往事的细节,并且娓娓道来:
一名飞行员一生当中会经历成千上万次的起飞着陆,其中绝大多数犹如过眼云烟,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次特殊的飞行令飞行员面临挑战,给他以经验,或者让他改变,从而使他对这次飞行的分分秒秒永生难忘。
对于试飞员梁万俊来说,虽然那次飞行只持续了短短4分多钟,但所有的细节如画面般仍然在他的脑海中清晰而鲜活地闪动。
2004年7月1日,西南某机场。雨过天霁,碧空如洗。
指挥所里,一系列的指示声传来:
1号(指挥员):xxx开车。
xxx(梁万俊):开车明白。
xxx:xxx工作好请求滑出。
1号:检查好,可以滑出。
xxx:训练状态,工作好,加力起飞。
1号:可以加力起飞。
13时40分,一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梁万俊驾驶着某型国产科研样机直冲九霄。
这是一次新机的定型试飞,梁万俊驾驶的,是一架多用途科研样机,价值上亿元。
1.2万米高空。
梁万俊刚做完一个预定动作,突然发现,座舱面上油泵指示灯闪烁。紧接着,油量表指针开始下跌。
他向塔台报告:供油箱油量输油比较快。地面监控也随即发现,油泵灯亮得偏早。
正在塔台休息的雷强听到监控说耗油大,立刻过来,拿过指挥员话筒问:油量多少?
监控回答了。雷强一听就明白,与标准有差距。塔台上,雷强和另外一名指挥员手握着话筒,紧张地分析着。
发动机漏油,仅仅两分钟,油量表指针就指向了“0”。没有油,发动机完全失去了动力。
这是一级空中特情!
指挥所内的空气凝结到了冰点。
按照空军相关条例规定:此时梁万俊有两种选择——跳伞或迫降。
如果说,飞行员是国家用金子堆出来的,那么,一名成熟优秀的试飞员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他们的经验和技术,他们对新机的了解和判断,就是用再多的金子也堆不出来。
但梁万俊和雷强都明白,面对如此险情,跳伞无可指责,以当时飞机的高度和状态,弃机跳伞,只需0.01秒,生命就可以得到保全。
但是,凝聚科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战鹰就会坠毁,不仅故障原因难以准确查找,新机型的推进也可能因缺乏依据而延宕……
没有任何犹豫,梁万俊便作出抉择:我要滑回去,尽一切可能把样机保住!
在一般人的眼里,如果不是穿着那身特制的飞行员服,相貌清瘦谦和的特级试飞员、空军某部队长梁万俊怎么看都像个邻家儒雅的教书先生。长这么大,他从来不是冒尖挑头的角色。当年招飞体检的时候,全年级大多数男生都去了,他却只是在旁边看热闹,武装部长从旁边经过,说了句:“这个小伙子也可以嘛。”于是,一个工作人员就对梁万俊交代了注意事项、时间,要求明早空腹去体检。
喜出望外的梁万俊一路小跑回去。
一进门,母亲就说:“下了学这么久了你这娃儿跑哪去了?去把红薯洗了,明天早上煮稀饭。”母亲虽然带着埋怨,但声音仍然温和。
梁万俊兴奋地说:“部队来招飞行员,我被选中去体检,明天早上不吃饭了。”
“哦——”母亲答应得平平静静,脸上还是风平浪静的。母亲说:“去把红薯洗了,再把皮削了。”
那一年招飞,广汉一共有5人被录取,梁万俊是其中之一。离开家的那天,父亲取下大儿子手上的表,郑重地戴在小儿子手上。那是一块旧的“上海”表,也是全家唯一的一块表。
母亲的脸上照旧没有看到大的激动,将儿子送出门的时候,她长久地站在门口,不断地轻轻地挥手,直到儿子走得看不见了。
从那时起直到今天,这块表梁万俊一直珍藏着。时常拿出来看看,上上弦,贴到耳边听听它清脆熟悉的走动声。看到表,就仿佛看到母亲温和平静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