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陆天明最新长篇小说《幸存者》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小说是作者历经五年酝酿准备,两年零九个月写作而完成的关于一代人的心灵史。这是他继《省委书记》《大雪无痕》《苍天在上》之后的第十部重要长篇。
陆天明计划以“中国三部曲·骄阳”描绘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程,《幸存者》是开篇之作。该“三部曲”已被列为十九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幸存者》是其中唯一的一部文艺类图书。
讲述共和国同龄人的激情与理想
《幸存者》全书近36万字,讲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内陆,来自大城市的支边知青谢平、向少文、李爽等人接受时代感召,投身于新中国的边疆建设,不料一场爆炸事件令他们的命运由此转变。尘埃尚未落定,崭新的时代已然来临,盛年的他们又面临着另一重机遇和挑战。而后,十多年前的爆炸揭开了更多秘密,知情人消失,平静的河流下暗流涌动,真相在扑朔迷离中显现。
全书情节紧张,戏剧冲突不断,高潮迭起。小说中的谢平、向少文、李爽等人的经历正是共和国同龄人的青春。出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他们,有期待也有困惑。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他们把自己的命运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奋不顾身,满怀激情和理想。
父辈的追求在当下具有启示意义
“寻找钥匙”也是《幸存者》的主题之一。小说主要表现了谢平、向少文、李爽等人在寻找灵魂信仰之门的钥匙中所付出的艰辛。
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陆天明借这些青年人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辩证。哪一把钥匙才能打开那扇正确的门,哪一扇门才能通向康庄坦途?正如书中所说:“一切还只是开始。一切都在过程中。最后是:一切皆有可能。”
陆天明用一个恢宏的主题串联起新中国奋斗的重大历史节点,探索了人性、人心、人情的变迁。他说,“幸存者”意味着大浪淘沙,更是“向涛头立”的时代弄潮儿。小说中的谢平等人即是如此,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仍旧保持着探索的锐气,亦步亦趋,追求着前方的世界。对于年青一代人来说,父辈的思考与追求,在当下仍具有启示意义。
创作手法与作者生命轨迹相交融
长久以来,陆天明致力于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幸存者》一书可以说与作者本人的生命轨迹相契合。他曾两次上山下乡,在安徽农村当过农民、小学教师,后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过农工、武装连代理指导员、师军务科参谋、农场机关干部等,经历颇丰,这些经历也浇筑了本书真实可触的现实底色。
如今,七十四岁的陆天明回望那段青春时光,是历经浮沉后对世事的重新审视,也是一个过来之人与年轻一代的青春对话。为创作这部小说,他执意不按固有的标准,只遵从自己这一生风里、雨里、泪里、火里得出的意旨,“写下我们的一生”,实践一位智者对他的劝诫:“写作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必须对得起历史,对得起人民。”
与此同时,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改变了以往的创作手法,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力求将精彩的故事呈现给读者。
陆天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度过青春年华,曾创作出关于这段岁月的长篇小说《桑那高地的太阳》、中篇小说《啊,野麻花》等。《幸存者》所讲述的这一代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承上启下。他们经受过磨砺,懂得珍惜与回报,也有追求的魄力与方向感。陆天明将视角对准这一代人,以饱满的情感描绘出他们曾经的风雨激荡,书写了他们的思索、追求和奋斗,探寻了这一代人精神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