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俞平伯“养生之道”
隽秀
  文/隽秀

  俞平伯是著名的红学专家。他一生历经坎坷,最终以高龄辞世,这得益于他不从俗的养生之道。他的《养生歌谣》摘录精华内容则是:“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这些词句可以说是他对自己养生经验的总结。他养生不刻意追求凡事完美,唯求无愧于心,做个轻松自在的勤奋闲散人。

  心态平和,随遇而安

  俞平伯先生一度因“红学”研究文章遭到批判。但他不管遇到怎样的境况,他总是随遇而安。即使家被抄了,他非但不生气,甚至还做起诗来:“屋角斜晖应似旧,隔墙犹见马樱花。”这种处之泰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他淡泊自在的心境和惬意随性的态度,这无疑是他长寿的根基。

  颇好美食,适意为上

  俞平伯颇好美食,当代作家叶兆言描述俞先生是个爱好美食的文人。对此,俞先生则认为:“我想吃,就证明身体需要。”他的饥则食,渴则饮,倦则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忌口,不拘泥的饮食习惯,一派顺遂,恰好达到了心态放松,这对健康大有帮助。过度讲究严苛的饮食习惯也是不可取的,当然他的这种养生经验也并非人人适宜。

  喜爱戏曲,养心为要

  俞平伯先生从年轻时起就受夫人影响喜爱昆曲,可以说是夫唱妇随度过了一生。即使在“文革”中,夫妇从干校回到北京,生活稍归平静,俞家又重闻昆腔声。虽然曲社活动被停止了,但他们像往常一样,常常在家中组织曲集。这种喜好,无疑是对他精神方面的最好调剂。

  勤奋治学,书海为径

  俞平伯先生一生勤奋治学,直到九旬开外时,生活仍能自理,他从不给家人增添麻烦和负担。晚年,仍以周恩来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座右铭,每天勤奋治学、熟读书籍,对他的大脑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俞平伯先生的一生,心态平和,随意自然;与人为善,心底无私;虽不刻意养生,也活出了高寿。他的这些养生经验,对现代人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天下艺家
   第A13版:天下艺家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俞平伯“养生之道”
善养生:百岁老人定长寿规则
治秋季肺燥咳血早餐粥
孤独比肥胖症更危险
扫一扫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长命百岁A31俞平伯“养生之道” 2017-10-22 2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