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遍地有寺庙,喜种莲花,但莲藕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普及。近旁的超市,偶尔才见有卖,一节一节装在塑料袋里,看着只够炒一小盘。大家多半是拿来放到筑前煮里当配菜。伊藤若沖《蔬菜涅槃图》里画了八十八种蔬果,在大白萝卜佛菩萨的右上角,挨着莴苣与枯荷叶,有很一小段莲藕。照我说,莲藕也可以成为画面当中的主角,不过萝卜在京都人的饮食世界里实在太过重要。《享保·元文诸国物产帐》中,全日本蔬菜总产量最高的就是萝卜,品类多至130种。其余茄子、瓜类、芋头的存在感也很强。在天保七年(1836)出版的腌渍教材《渍物盐嘉言》中,萝卜的做法压倒性地多于其他蔬菜。有关莲藕,就浅浅记了一条,说可以做饼或团子,也可以腌渍。有资料说,食用藕,也就是所谓菜藕,是明治年间才由中国引进,难怪没有成为国民蔬菜。
某个失眠的夜晚,趁着打折的尾声,又打开网站,逛到了“佐贺县产 白石莲根 家庭用2kg”,用了三个拟声词形容口感:“咔嚓咔嚓、松软热乎、柔软韧劲。”看样子是适合炖煮的老藕。广告题图是一望无际的莲塘,下面有一张种藕人抱着两大根菜藕的照片,每根六节,十分粗壮,似乎很有说服力,立刻就下单了。
三日后送到,一大箱,拆开看,用塑料纸松松裹着,藕节全部糊满泥巴,据说这样可以保鲜更久。先洗了一节,切片生食,果然不是遥远记忆里脆甜鲜嫩的藕,有些意料之中的惘然。想着如何消化这巨量的藕,便去超市买了面粉与肉糜,打算做藕饼,也就是藕盒。这种食物,从前外婆最喜欢做,我小时候也相当爱吃,几乎次次去外婆家都能吃到。母亲不太擅长烹饪,我们总吃从外婆家带回来的余粮,放在冷冻层,可以保鲜很久。我自己也做过一次,很多年前,一时兴起,要给从周做菜,就选了这种在他看来特别高级复杂的食物。在厨房折腾了不知道几个钟头,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面粉和油,最后竟然成功做出一盘炸得金黄的成品,令从周感动不已,对着盘子拍了很久的照片。
选了四节藕,洗净切片,备好肉糜与面糊。夹肉时不小心弄断了几回藕片,因为肉糜里加了一点黄油与面粉,黏糊糊的,也能直接把断藕片黏回去。等藕与肉糜全部消耗完,惊异地发现居然足足做出三大盘。尝了一只,显然没有外婆做的好吃,但也无功无过。这时候如能送给哪位友人趁热吃掉最好,但也想不到有什么在身边的朋友。最后就拍了张照片发给从周,意思是“可惜你不在”,将巨量的藕饼装进保鲜盒,留着日后慢慢吃。
数了数箱子里的存藕,还剩六节,计划拿来炖鸡、做筑前煮。“家庭用”原来是这个意思,这一箱对独居者而言实在太庞大。未来一周都要与藕相处了。
说起来,一些在国内极为家常、在日本却不太普及的蔬菜,还有丝瓜。这里只习惯将丝瓜养老做丝瓜络,京都寻常超市里并不曾见过食用的丝瓜。据说九州、冲绳地区常吃丝瓜,不知怎么没有影响到本地。想起秋葵,在日本流行,也就近几十年的事,却几乎成了现代日本代表性的蔬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