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国作曲家约斯特的指挥棒轻轻一点,第一乐章华丽登场。约斯特事先调整了传统的声部坐席,低音提琴手与高胡、二胡声部坐在了相邻的位置,琵琶、中阮等弹拨乐器设置在了舞台右侧,各个声部交相辉映,将中国女子的腔调、传统食物的香气等各式中国味道演绎得愈发浓烈,汇集成一出《东方韵味》;第二乐章《浦江明珠》以快节奏展现了上海的浦东风貌,随后节奏放缓,由宏大的整体聚焦到每一位默默为浦东发展添砖加瓦的工人身上,情感细腻而丰富;第三乐章《伊甸园之桥》则以苏州和上海的园林为灵感,舒缓而浪漫地阐述现代人心中的那片净土;第四乐章《中华第一街》与第二乐章对称,同样以快节奏的方式展现了南京西路的勃勃生机和澎湃的激情,却也以舒缓的曲调抒发了城市生活者孤身奋斗的落寞;第五乐章《外滩》作为整场演出的高潮,也是约斯特结合他在与上海民乐团共同创造这部作品过程中的感受而写就的,外滩的历史与现代在这一乐章相互交融,最终得到升华。
从第二乐章起,民族管弦乐的基础上增添了视觉的呈现,上海画家毛冬华所创造的《外滩心影》系列水墨画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在巨幕上播放。外滩万国建筑群被一座一座拆开并被独立于空白的画面,水墨线条一点点勾勒出各个建筑的草图,通过区域性墨色的浓淡枯湿,显现出建筑本体的空间与光影的变化。《冬日暖阳》《多云转晴》等毛冬华的代表性作品一一在巨幕中呈现,缝纫机、暖水瓶等老物件也以水墨的形式绘出,让不少老上海觉得亲切不已。
在多媒体技术的处理下,水墨画与实景视频的衔接也让观众叹为观止,随着乐章的层层递进,镜头由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玻璃外墙上映射出的水墨建筑群切换到了黄浦江的实景水面上,从仰视、平视再到俯视,以不同角度展现了浦江两岸壮阔的建筑群、宏伟的基础设施风貌以及璀璨的上海夜景。演出结束,连毛冬华也不禁感慨:“虽然前期准备时已经看了无数次,但今天绝对是最完美最震撼的一场。” 见习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