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句话××”
高低
  高 低

  这些年来,“一句话××”日渐增多。为了弄出些新名堂,容或也是为了对抗那些假、大、空的言论,社会上时见“一句话新闻”“一句话评论”“一句话导读”“一句话观后”“一句话自荐”等名目。

  这个“一句话××”,尽管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其中有不少“一句话”确系一语中的。对此,我是乐观其成。偶尔起兴,也会弄“一句话”去凑趣支持一下。有一年,我给一家文学刊物的特设栏目投去一条“一句话点评”,后来紧跟样刊而来的稿费高得出乎我的意料。实际上,这“一句话”是我从自己写下的数十句话中挑选出来的,或者说是提炼出来的,并非一蹴而就,这活儿不好干。好在编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写“一句话点评”的不易,这一点还算令人欣慰。

  其实,以言简意赅的“一句话”为文,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中外古今,皆已有之。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国民政府召开参政会时,用电文发去“一句话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宋代的欧阳修为自己的《六一诗话》作“一句话序言”:“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电台发表了“一句话演说”:“为拯救祖国而共同战斗。”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创作了“一句话小说”:“房间里坐着地球上最后一个人,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上述几例,有的独具匠心,有的看似随意,哪怕得益于灵感,作者也都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以一句话讲清事情、阐明道理,这是一种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有时还体现了某种精神境界。它要求作者下笔简洁而凝练,有高度的概括力。一般人总以为,字句少了,较难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事实是,只要能打到点子上,行文仅用“一句话”,也完全可以把事物或问题说清说透,达到一针见血之目的。有的“一句话”可能词不达意,没有打到点子上,但这并不是“一句话××”本身的过错。难的不是一句话说不清什么,难的是要想出这对路的“一句话”,从百言千语中筛选出非它莫属的这“一句话”,而且要有新意,这比炮制那些不得要领、空洞无物的长篇大论要难得多。这样的能耐,有出息的写作者自会去追求,就连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也将这种语言文字上的以少胜多作为自己的一种志向:“我的志向是用10句话表达他人需要用一本书才能做到的表达——并说出他人在一本书中都无法表达的内容。”他甚至强调:“我可用一个短语包含一切体系,一个警句归纳所有存在。”这可就厉害了!天下握笔者,几人能做到?这种扬“短”避“长”、以一当十乃至以一当百当千的文章及文风,唯其难能可贵,才值得为之努力。不消说,好些问题不是一句话或几句话就能说得清的,自然不必划“一”或归“一”,但这已不属于本篇的题中之意了。

  “一言”以蔽之,语言文字上的以少胜多,甚或巧臻佳境,这不单是尼采的志向,也应当成为我们所有写作者的志向。当然,吾辈并非尼采,而只是泥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新民教育/教育改革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民健康/养生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家装之窗
巢云诗钞(十八)
“一句话××”
心 相
东滩的鹭
书法
难忘的“抢票”经历
图片新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一句话××” 2017-11-17 2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