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苦和怎么吃
张胤
  张胤

  刚进大学,我渴望迅速成长,也自认为有足够坚毅的臂膀去撑起这个家,大一就开始勤工俭学,除了正常读书外,空闲时间都扑在了打工做家教。有时晚上回到家已是精疲力竭,甚至连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到了大三,课相对少些,又接了个教外国人中文的活,每天天蒙蒙亮出门,7点半准时上课,不分寒暑、不问雨雪。所幸那段不是做家教就是在做家教路上身披霞星、脚蹬踏板的日子,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有天傍晚,我骑自行车往学生家赶,时间仓促横穿了马路,岂料与电光火石般的摩托车撞了个满怀,我硬生生匍匐着地,下巴磕碎了,鲜血流不止,还被送到了医院。

  听起来是有点累有点惨,要问我觉不觉得苦?我想说,一点也不。因为相比父辈,我所经历的完全微不足道。他们那代人经历过太多太多。青少年时期迫切汲取知识的父亲,却与书本缘悭一面,干的都是些扛重物、下田野的粗活、累活。后来分配到工厂一线工作,曾遭遇过一次意外事故,左手被加工机器碾轧而过,无名指当场切断了一截,之后做了两回手术,缝了三十几针,难以设想那是怎样撕心裂肺的痛。苦尽终会甘来,父亲吃的苦换来了妻儿的仰之以鼻息和屋檐下的天伦之乐;而我所付出的成全了自力更生的大学幸福生活。

  我们这代年轻人从小接受的纸面上的“吃苦教育”本来不少。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人人皆知。但令人细思恐极的是,像马云这样凤毛麟角的成功者,他们会告诉你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而被苦难所打倒的人从此就石沉大海,他们才是千千万万的大多数人,可你连知晓他们的机会都没有。苦是一把双刃剑,冲过去了便能触底反弹,冲不过的无奈只能跌入无底的深渊。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一连串对苦乐的精密计算,来求得最大值的快乐。弗洛伊德提出“快乐原则”,说人类整个心灵活动都是在求取快乐而逃避痛苦。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人毕竟是少数,平凡如你我的大多数人,都无时不刻不在围着“怎样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这个问题绕啊绕,谁都不会是丢弃荣耀和桂冠,甘愿去受尽人间疾苦参透真理的悉达多,也不会成为在万般苦痛中求生,找寻人生终极问题的西西弗斯。吃苦本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的,切莫被那些“鸡汤”灌得患上“苦难的斯德哥尔摩症”。就像有人说的,痛苦本不是财富,对于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滕王阁序》里有句话,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知命,但不认命。苦日子不是自己所能选择的,可左右的是对苦难的担当,是经历苦难后仍能挺直腰杆。体会到了疼痛感,会知道自己的极限在何处,会懂得如何疗愈止疼,安抚受伤中的自己,也储备着随时应对的胆识和能量,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不至于丢盔卸甲。做一件事情,不知道痛苦存在的可能,是蠢;知道有痛苦存在的可能,但确定可以把它的出现降到可忽略,是自信;知道痛苦的存在,且避之不及要面临,但为了做此事所得到的快乐,甘愿征服这等痛苦,才是真正的勇。

  苦难很重要。感谢苦难的降临,因为它可以使人迅速成长。但真正值得感谢的,是你自己。是你在遭遇磨难、厄运时,站出来负隅顽抗宿命的安排。年轻人要吃苦吗?要。没有眼前的负重前行,哪有今后的岁月静好。但是,年轻人更要记得,吃苦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更强大、灵魂更谦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新民环球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吃苦和怎么吃
上海的十一月
妙哉稻草人
一路求索一路歌
转场恰西
尘世里的法海寺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吃苦和怎么吃 2017-11-23 2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