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IP者得天下。近期,2017中国旅游IP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一众旅游业翘楚,华山论剑,围绕“IP为王”,分别从理论、投资、IP运营、美景、美食、美宿、美行、大数据,以及影视IP对旅游的强大引流等多角度,深度解构当下中国旅游业的“IP大战时代”。
IP引领中国旅游整体改造
“人云亦云不是IP,一条朋友圈卖断货才是IP”。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IP顶级盛会,中国旅游IP高峰论坛俨然已成为IP与行业融合的里程碑、风向标。如今,IP在旅游业的共识已经由“是否需要IP”发展到“如何才能打造IP”。
旅游业资深专家魏小安认为:“中国旅游经历了交通改造、技术改造和消费改造等三次改造后,我们正在面临着第四次整体旅游改造。在整体旅游改造的背景之下,IP一定要先导。IP是知识资产: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可以资产化的知识;不是一般的资产,而是以知识为依托的资产。IP的发展意味着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方式的变化。”
美食美宿成为IP大战焦点
美食美宿作为旅游者的直接感官体验,自然是IP大战的焦点之一。如今特色民宿呈爆发式增长,就是美宿IP在旅游产业中发挥直接作用的一个极好的“举例说明”。如今民宿IP要做的是如何结合特有本土文化,延续工匠精神,将民宿打磨为一款引爆市场的产品。这成为此次中国旅游IP高峰论坛参与者的共识。
此外,时下“为一顿饭 奔赴一个旅游目的地”已成为潮流,美食作为旅游体验的关键一环,重要性可见一斑。深耕美食IP也成为此次中国旅游整体改造的重要一环。让游客可以真正品尝到当地正宗、地道的美食,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用户体验,美食IP在旅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一餐砂锅鱼头到登陆A股市场”,天目湖旅游创始人之一的史耀锋认为:“美食IP创新模式主要是使用一站式休闲旅游模式的引领来形成特色产品。美食IP,关键就是让游客在游览当中获得惊喜。”
美食美宿也是能让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延长逗留时间的必要保障。从数据看,每增加25%的过夜游客,景区人均消费就增加74.175元,整体收入增加79.75%。景区经济2.0时代,要通过美食美宿的IP塑造,完善产品结构,进而优化收入。
旅游目的地要形成IP体系
黄山旅游的掌门人章德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旅游,从黄山出发。但是,站在新时代,如果还是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已无法打动主流旅游人群。一流的美景,不一定就等同于美景IP,而是要通过美景、美宿、美食、品牌、渠道、资本,打造一个旅游IP综合体,全面构建全域旅游目的地IP体系。”
的确如此,作为众多旅游目的地喜欢使用的“爆款”——高空玻璃栈道来说,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IP体系,一定要有“即时、唯一、美好、难忘、不可替代与无法复制”的体验特点。旅游具有先天的体验特质,所以将最早走向体验产业、体验经济。
此外,旅游目的地应该利用好IP,讲好故事,而要讲故事,就离不开IP经营。拥有IP,让IP不断持续创新,和相关领域的其他IP合作,进行更多元化的发展与融合。比如旅游目的地与影视IP的融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制片人江陆艳谈到了该电视剧是如何实现全媒体输出的,她认为,影视娱乐IP与旅游业存在天然的共性基因,作为顶级的内容营销IP,可以极大地促进旅游目的地建设。
【相关链接】
何谓IP?
IP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义为“知识(财产)所有权”。从商业和资本的角度,其内涵已经有了无限的外延,IP已被引申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